日本新年日本新年指的是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是大和族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又稱正月(しょうがつ、しょうがち)。正月本來是農曆的一月,明治維新後改用格里歷,則用於稱新歷的1月,截止1月31日都被稱為正月。農曆的正月則稱為「舊正月」,現在日本大多數地方不慶祝舊正月,僅一些農村地方慶祝,另外原屬琉球王國領土的沖繩縣及奄美諸島仍按照舊曆慶祝琉球新年。 日本新年的歷史一般認為始自飛鳥時代,當時推古天皇從中國唐朝引進當時的農曆元嘉曆,並仿效唐人過節的習俗,包括新春習俗,自此日本人開始在農曆正月慶祝新年,但亦有說法指在六世紀前已經有慶祝正月的習俗。日本的新年最初是以祭祖和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一直發展,現在所見的傳統習俗是江戶後期的形式。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因此有些傳統與中國非常相似。日本農曆在明治六年(1873年)一月一日起停用,改用西曆,原來的農曆便稱之為「舊曆」,新春日期也隨之改為西曆元旦起的三天國定假日,因此現今日本人的新年是西曆的一月一日。 日本新年傳統上在十二月已經開始準備,最早是由十二月初八臘八節開始就準備過年事務,有些則由十二月十三開始,因此這天被稱為正月事始。而新年由元日至正月十五才結束,稱為「松之內」,現在由於主要節慶活動主要集中在正月首三日),因此現在「三が日」和「松の內」多混用。自江戶時代寬文二年(1662年正月初六),江戶幕府在江戶城下命令人們於正月初七日之前結束賀年裝飾的通知,人們照此仿效,這樣的習俗便漸漸以關東為中心擴展開來,把賀年活動從正月十五結束縮短到人日就結束,而日本小正月(元宵節)的習俗左義長也被禁止。江戶幕府末期的考證家喜田川守貞研究得出此舉應該是為了預防火災。此外,有些地區也有將新年截至正月二十(小填倉),把正月二十稱為二十日正月或骨正月的。 相對於正月十五的「小正月」,整個新年又被稱為「大正月」、「大年」,「男の正月」,小正月也被稱為「小年」或「女の正月」。 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對日本人來説是一件大事,從12月下旬開始,家家户户就把家中裏裏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有些人家還在門前上方懸掛一根繩子,據説是用來驅逐鬼怪的。 新年到來時,許多日本人會穿着傳統的和服去寺廟或神殿,廟殿中的鐘敲響108下,意味着每個人在新的一年中都有108個心願,聽鐘聲還會淨化人們的心靈。 廟殿會給每一個來訪的人一張白色的紙條,紙條上的話啓示你在新的一年中將發生什麼樣的事,人們看過後會將這些白色紙條掛在廟殿旁邊的樹上。 新年中小孩會從長輩那裏收到「壓歲錢」;而大人們則在12月開始就互送新年賀卡,郵局保證所有的賀卡會在元旦以前送到人們手中。 日本只過新年,沒有春節。到1月15日前,日本都算是新年。5日這一天,店鋪開始營業,股市開盤,批發市場人頭攢動,新年新氣象,人人心頭都在想着去年的事。 5日這天,鮮魚拍賣市場一大早就迎來了眾多購買者,都是來買河豚的。新年吃河豚,在日本傳統中代表着吉利,大夥都是衝這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