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足健康

足部生理學

自人類在地球上生存開始,因不斷演化進步,最後用站立兩腳來行走與支撐身體的重量,造就了得天獨厚雙足行走的本能,並且能進行長時間的站立,行走及各式各樣的移動方式,更區別了人類與動物的最大異之處,孕育出今日人類特有的文化及文明。

人類的足部構造

就人體全身的器官分佈來說,腳佔據了我們身體四分之一的區域,由五十二塊骨骼所構成,而其內部結構分佈了許多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及骨頭等精密的結構,如此才能完成行走時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其中腳的後半部有七塊足跟骨,這些足跟骨藉由韌帶牢固地聯繫在一起,主要是發揮支撐體重及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使行走時可順利地移動。

足跟骨連接五跟並列的蹠骨,這些蹠骨能些微地開合,而腳尖部份由五跟趾骨組成,腳拇指有兩塊,其他的腳指都是三塊,共計十四塊,主要有保持身體平衡和走路時能抓緊地面以及輔助腳向前邁進的作用,如此藉由各個部位相互複雜密切的結合才得以鞏固足形。

人類足部結構之應用

當人運用兩隻腳站立或步行時,足部的生物力學可說是相當複雜的,必須先藉由足部的骨骼、肌肉、韌帶,以及足底軟組織形成一個適應力極佳的吸震結構,來吸收行動或跑步的衝擊力及承受身體的重量,以維持安定及和諧。

為了站立及行走,人類各骨骼肌肉必須發育的相當發達,除了藉由90%的骨頭與韌帶、筋、肌腱、血管、皮下組織和皮膚的組成來進行外,足部更可藉著有大小不同的肌肉,來收縮和放鬆形成槓桿原理,再依據腳上的微血管動作與各個功能不同的肌肉組織接受神經、脊椎、大腦控制,彼此協調合作及密切聯繫,才得以進行產生人類站立及步行所需的穩定度,藉以進行站、坐、跑、跳等各項微妙的複雜活動。

另外,雙腳被譽為人類第二個心臟,除了方便了我們進行各項活動,由於腳距離心臟最遠,位置最低,在透過腳部運動時,充分地運用到足部肌肉運動,使腳肌肉的血管收縮、舒張而產生靜脈機能,能協助血液流回心臟,因此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方面的功能,加強腦部活動,因此雙腳若能正常的發育,使我們可以行走自如,自然對身體有很重要的幫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