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足健康

足癬(香港腳)

什麼是足癬?

醫學上稱的足癬,又俗稱為香港腳、腳氣、運動員腳,是足部感染黴菌(真菌當中具有明顯菌絲的一種類型)導致,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天氣悶熱潮濕,恰巧是黴菌最適合的生長環境,因此足癬在台灣並不罕見,甚至已是常見的疾病。

足癬病患會有那些症狀呢?

常見的足癬症狀包括發癢、脫皮、皮膚發紅等,嚴重時可能會有水泡、指縫間可能有惡臭滲出液等症狀。早期症狀為脫屑、指縫間的皸裂,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惡化,如果此時再合併細菌感染,水泡可能轉成膿皰,最嚴重時甚至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足癬是如何發展的呢?

足癬的類型是以病灶特徵來區分:

1. 厚皮型:又稱為「老香港腳」,老的意思是指被黴菌感染很久,身體不大會對這個黴菌起嚴重的發炎反應,所以患者通常不會感覺癢;然而,黴菌與皮膚反覆共處的結果,導致皮膚角質不斷增生,黴菌又愈長愈多,腳若有流汗,一悶著就會很臭,因此患者多半伴隨嚴重的腳臭。通常是由紅色髮癬菌(Trichophyton rubrum)引起,是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

2. 足側水泡型:另一種是發炎型的足癬,患者會感覺癢、還會長水泡,這種情形通常染上足癬的時間不會太久。

3. 指間糜爛型:由於一摳抓就可能產生傷口,所以不小心就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甚至當手上的細菌也趁機進入人體,還可能從黴菌感染演變成細菌感染。

足癬會有那些併發症?

蜂窩組織炎:大多出現在足癬急性期,若有出現水泡或膿皰,需小心謹慎應對,不可任意戳破,並隨時注意清潔,以免造成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嚴重感染時可能需要截肢甚至死亡。

足癬引起的原因有那些?

主要造成足癬的菌種為皮癬菌類(dermatophytes),包含三類的真菌:小胞癬菌屬(Microsporum spp.)、髮癬菌屬(Trichophyton spp.)以及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常見致病菌種紅色髮癬菌(Trichophyton rubrum)、鬚髮癬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var. mentagrophytes, var. erinacei, var. quinckeanum)**、絮狀表皮癬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um)等。皮癬菌類的抵抗力強,在脫落皮屑或毛髮中可存活數月至數年。皮癬菌類主要通過擦傷直接傳染,但接觸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等也能間接傳染。另外有些皮癬菌還可透過動物接觸與土地接觸也會有感染的可能。皮癬菌喜好入侵到皮膚的角質層,所以常會造成患者角質增厚或脫皮等現象,其他可能會造成足癬的菌種,則屬較為罕見,主要為念珠菌屬(Candida spp.),多發生於免疫低下的病患,是一種人體表皮就已存在的菌種,主要透過傷口感染,並會入侵黏膜。

【附註】屬:生物一個分類階層,在種之上,下面通常還包含數種具有共通特徵的數種生物。英文縮寫spp.,則表示有底下有數種可能的種類,前面英文的屬名相同,後面種名則有多種可能。
**Var.:表示在種之間仍有差異存在,或稱為變種。

這些人得到足癬機率很高

  • 感染黴菌者
  • 家中有足癬患者
  • 免疫低下者

如何預防足癬發生?

正確的足部保養可達到預防足癬的目的:

  1. 避免使用公用拖鞋,最好自備拖鞋。
  2. 腳部易流汗者,建議使用止汗劑及痱子粉保持乾燥。
  3. 穿吸汗的棉質襪。
  4. 夏天盡量穿涼鞋,而且不要每天穿同一雙鞋。
  5. 穿運動鞋,要選擇透氣的格子網布鞋面。
  6. 皮鞋最好選真皮、透氣的。
  7. 避免接觸足癬患者的皮屑。

足癬要如何診斷呢?

足部發癢不一定是足癬,也可能是濕疹或汗皰疹,必須看醫生診斷才能對症下藥。有的汗皰疹和足癬的症狀類似,必須刮皮屑做鏡檢,要更精準則需做黴菌培養才能確診。

足癬要如何治療呢?

足癬的治療方式主要是藥物治療,且藥物需經過診斷才能開立,不同類型的足癬使用的藥物也不相同,藥膏的正確用法是兩隻腳腳趾、趾間、腳掌、腳側邊都要確時塗抹藥膏,並依照醫師吩咐完成整個療程才可根治。不可因為患部不再發癢就冒然停止用藥,而使黴菌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各類型的足癬的治療方式:

1. 厚皮型

先以水楊酸或軟化角質的藥物去角質,再搭配抗黴菌藥效果較好。厚皮型是最難治療的類型,醫生通常會以口服抗黴菌藥或者延長外用藥的療程。

2. 足側水泡型、指間糜爛型

兩者治療方式差不多,使用抗黴菌外用藥物,連續塗抹1個月就可明顯改善。目前已有長效型的藥物,只要擦1次,就可以達到傳統藥物的功效。

得到足癬後要如何保養呢?

足癬是能夠根治的疾病,但統計發現約有六成五的患者一年復發超過四次,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人沒有完成完整療程,近九成的足癬外用藥至少需要連續使用4星期,卻只有13%的患者確實完成療程,請務必遵照醫囑完成整體療程;再者,不少人會相信沒有根據的偏方,反而加重病情,傷荷包又傷身。

此外,患者所接觸襪子,最好能經過煮沸消毒,以避免重複感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