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中華文化節

音樂演出項目

今夏舉行的首屆「中華文化節」,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文化藝術節。

從時間段來說,首場六月七日由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舞劇《五星出東方》,到十月十六日「尋香記──中國芳香文化藝術展」止,整個文化節活動超過四個月。如果從該節所包含的其他節慶,例如「中國戲曲節」、「國際綜藝合家歡」、「上海文化周」、「香港文化中心三十五週年」等,那更是史無前例。

在二十多個表演藝術節目當中,純音樂節目有六個,其中兩個由內地旗艦級的國寶藝團擔綱演出。

首先是蜚聲國際的「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自1988年創立以來,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積極探索民族打擊樂現代化和現代化打擊樂民族化,率先將民間鑼鼓推上舞台。把絳州鼓樂推向國際舞台。在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決賽中贏得最高榮譽,擁有國家級20多個獎項,在全國性的鑼鼓擂台賽上連折桂冠。曾出訪丹麥、摩洛哥、美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和港澳台地區,所到之處均受到輿論界和觀眾高度讚賞和好評。絳州鼓樂被錄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2年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中心列入「世界人類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獲得中共宣傳部及文化部授予「全國民營藝術表演先進團體」。

山西絳州鼓樂藝術團於七月二十一日在沙田大會堂只演一場。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香港會員分會主席余昭科特別推薦這場演出。

《絳州鼓樂》

山西絳州與中國鼓文化一直有著重大歷史淵源,是中國鼓文化歷史的重要源頭之一。絳州鼓樂被錄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2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中心列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二十一世紀已蜚聲國際。是次演出還邀請得一批近十多年來曾多次親赴山西絳州學習鼓樂的本地鼓手一起參與演出,體現傳統文化的承傳與弘揚。演出的曲目有經典絳州鼓樂《滾核桃》、《牛鬥虎》、《老鼠娶親》、《秦王點兵》等。

「中華文化節」- 《絳州鼓樂》演出資料:
https://www.hkwl.org/article/24442-006/

另一個國寶藝團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現代大型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自從1952年成立以來,樂團一直以音色柔美、風格鮮明、演奏精湛而著稱,在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程中,上海民族樂團始終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立足於上海這個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上海民族樂團不斷得到發展,不僅薈萃推出了一批聲譽卓著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亦經常上演氣勢宏大的民族管絃樂曲以及韻味雋永的江南絲竹、民族室內樂及彈撥樂合奏等富有特色的中小型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同時,樂團也大力推動民族音樂創作,積累了豐富的創作曲目,其中許多作品曾在 「上海之春」、「上海藝術節」中獲獎,並在海內外得到廣泛流傳。樂團藝術家們的足跡遍及全國和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所到之處均得到高度的評價和讚譽,2001年與2003年,樂團兩次到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中國蛇年春節音樂會」和「中國羊年春節音樂會」。2012年春節期間,樂團應邀赴美國進行長達20天的巡演,獲得當地觀眾的熱情追捧。除此之外,樂團還經常受邀為國內外各類重大活動,以及為眾多來訪的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演出,如2006年上海合作組織峯會、東盟峯會、2007年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與2010年上海市慶祝國慶音樂會、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上海周,2011上海市各界人士新年音樂會等。2012年憑藉《錦繡中華》獲得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劇目金獎等十多個獎項。被讚譽為「最優美的中國樂團」。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上海民族樂團已經成為一支擁有拉弦、彈撥、吹管及打擊樂四個聲部全編制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創建了自己的專業演出季,錄製了大量的民族器樂專輯唱片。與此同時,樂團還推出了許多公益性演出,為普及中國民族音樂不斷作出努力。

今次上海民族樂團演出的《海上生民樂》,其中包括《臥虎藏龍》、《墨戲》、《蜂飛》等多部現代經典。最為吸引的,是執棒演出的指揮大師湯沐海。

作為指揮巨擘卡拉揚唯一華人入室弟子,湯沐海在香港廣結樂緣。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多次指揮香港管弦樂團,包括在紅磡體育館指揮《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黃河大合唱》等,瘋魔萬千樂迷。

更有意思的是,一九九三年由周文中、彭修文等擔任名譽顧問的「中國音樂節」,請來各大音樂名家來港演出,其中正是湯沐海領導從北京來港的中央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兩場名為「樂韻飄揚貫古今」音樂會,曲目包括黃自到譚盾的經典管弦作品。今夏大師重臨香江,期待藝術盛宴。

《海上生民樂》

首屆「中華文化節」正式登場,今年選定焦點城市為上海,帶來別具特色的舞台表演節目展示海派文化魅力。其中上海民族樂團將在香港獻奏兩場精心編創、由享譽國際的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執棒的海派民樂《海上生民樂》音樂會版。

上海民族樂團成立於1952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現代大型民族樂團,一直以風格鮮明、演奏精湛著稱。樂團以「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國際表達」為主旨,不斷追求傳統民樂的當代價值。這個擁有拉弦、彈撥、吹管及敲擊樂四個聲部全編制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團,自2005年起首創專業演出季,並積累了一批當代經典作品和品牌專案,打造了《海上生民樂》、《共同家園》、《外灘故事》、《梔子花開了》及《雲之上——讓聽覺從東方出發》等風格多元、主題各異的海派民樂原創品牌。與此同時,樂團還推出許多公益性演出,為普及中國民族音樂不斷做出努力。樂團演奏家們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及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最優美的中國樂團」。

這次赴港演出的作品包括取材自江南景色的《湖光》、作曲家譚盾的作品《臥虎藏龍》、展現中國書法深邃藝術境界的《墨戲》、描繪楚漢相爭的《楚漢》,以當代曲風展現嗩吶多元魅力的《鳳舞》和全新編配經典旋律的《蜂飛》等,音樂既傳統又時尚,相信能為觀眾帶來兩場震撼心靈的音樂之旅。

「中華文化節」- 《海上生民樂》演出資料:
https://www.ccf.gov.hk/sc/programme/hong-kong-contemporary-ethnic-orchestra-classic-music-work/

還有其他精彩表演節目:

《中華頌》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音樂是世界人民交流的媒介,文聯以「文化興則香港興」的理念,致力支持及推動中華文化藝術交流,藉是次音樂盛會,邀請眾多內地及香港的歌手、演藝家參與, 計有莫華倫、陳永華、梅廣釗、姚珏、梁建楓、譚天樂、鄺美雲、譚詠麟、陳美齡、炎明熹、鄭慧、張重雪、楊偉傑、麥家樂、古星輝、毛清華、趙太生、董曉露、唐少偉、嚴勵行、青年合唱團及兒童合唱團 、寰宇交響樂團。他們將以優美歌聲,頌讚祖國富強昌盛,並演奏由中國作曲及作詞人創作、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傳統及現代音樂。

「中華文化節」- 《中華頌》演出資料:
https://www.ccf.gov.hk/tc/programme/ode-to-china/

《茶馬古道行》

茶馬古道是中國古代茶葉與馬匹運輸的主要交通路線,橫越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連繫漢族與其他各族的經濟往來與文化交流。古道沿途處處地貌風情各異、山水奇峻,各族文化多姿,音樂資源多彩。指揮肖超(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亞軍及最受觀眾喜愛指揮獎)與樂團以《茶馬古道行》、《樂.蜀》、《蜀宮夜宴》、《侗鄉速寫》及《雲南回憶》(選段)(中阮:吳棨熙),加上觀衆互動、童聲及舞蹈,層層遞進地呈現「茶馬古道」的行跡,以及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熱情!

「中華文化節」- 《茶馬古道行》演出資料:
https://www.hkco.org/tc/Concerts/The-Ancient-Tea-Horse-Route.html

《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薈萃》

「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入選2023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並於2023-2024年期間在粵港澳大灣區作巡演。 去年9月樂團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辦首站演出《樂動香江‧情系神州》音樂會及其後在深圳、珠海等地舉行的巡演中,精選了多部優秀曲目,得到香港和大灣區音樂界及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和廣泛好評。

是次音樂會乃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的升級版,演奏多位香港傑出作曲家的經典中樂作品,通過音樂和詩詞朗誦,講述更多精彩的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中華文化節」- 《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薈萃》演出資料:
https://www.ccf.gov.hk/sc/programme/hong-kong-contemporary-ethnic-orchestra-classic-music-work/

《香江雅韻‧絃歌不絕》

竹韻小集的「香江雅韻.弦歌不絕— 嶺南音樂文化傳承及實踐計劃成果巡演」獲入選2023年度國家藝術基金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精選嶺南音樂於北京、天津、成都、西安、杭州 、上海進行系列巡回展演。 是次音樂會將結集巡演曲目,以「弦歌不絕」和「嶺南風.香江情」為主題,重點展示融合傳統及當代的本土音樂精品,繼續弘揚嶺南文化的精神。

「中華文化節」- 《海上生民樂》演出資料:
https://www.ccf.gov.hk/sc/programme/hong-kong-contemporary-ethnic-orchestra-classic-music-wor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