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龍生九個兒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九又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並非具體數量。龍生九子的具體組成在明朝方出現各種說法,如李東陽《懷麓堂集》、楊慎《升庵集》等。常言道: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九子名稱 
「龍生九子」較早的說法來自明朝李東陽所撰《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分別為: 
  - 老大囚牛(拼音:qiú niú,注音:ㄑㄧㄡˊ ㄋㄧㄡˊ)
 
  - 老二睚眥(拼音:yá zì,注音:ㄧㄚˊ ㄗˋ,中古擬音:ngreh zeh)
 
  - 老三嘲風(拼音:cháo fēng,注音:ㄔㄠˊ ㄈㄥ)
 
  - 老四蒲牢(拼音:pú láo,注音:ㄆㄨˊ ㄌㄠˊ)
 
  - 老五狻猊(拼音:suān ní,注音:ㄙㄨㄢ ㄋㄧˊ,中古擬音:suan nge)
 
  - 老六贔屓(拼音:bì xì,注音:ㄅㄧˋ ㄒㄧˋ,中古擬音:biih hiih)/霸下(拼音:bà xià,注音:ㄅㄚˋ ㄒㄧㄚˋ)
 
  - 老七狴犴(拼音:bì àn,注音:ㄅㄧˋ ㄢˋ,中古擬音:pe ngan)
 
  - 老八負屭(拼音:fù xì,注音:ㄈㄨˋ ㄒㄧˋ)
 
  - 老九蚩吻(拼音:chī wěn,注音:ㄔ ㄨㄣˇ,中古擬音:thrie),源自於鴟尾(拼音:chī wěi,注音:ㄔ ㄨㄟˇ,中古擬音:chjii)
 
 
  
另有說法是來自明朝楊慎所撰《升庵外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 老大贔屓(拼音:bì xì,注音:ㄅㄧˋ ㄒㄧˋ,中古擬音:biih hiih)
 
  - 老二蚩吻(拼音:chī wěn,注音:ㄔ ㄨㄣˇ,中古擬音:thrie),源自於鴟尾(拼音:chī wěi,注音:ㄔ ㄨㄟˇ,中古擬音:chjii)
 
  - 老三蒲牢(拼音:pú láo,注音:ㄆㄨˊ ㄌㄠˊ)
 
  - 老四狴犴(拼音:bì àn,注音:ㄅㄧˋ ㄢˋ,中古擬音:pe ngan)
 
  - 老五饕餮(拼音:tāo tiè,注音:ㄊㄠ ㄊㄧㄝˋ,中古擬音:thau thet)
 
  - 老六贔屓(拼音:bā xià,注音:ㄅㄚ ㄒㄧㄚˋ) ※常被誤寫作 蚣蝮(拼音:Gōng fù,注音:ㄍㄨㄥ ㄈㄨˋ)
 
  - 老七睚眥(拼音:yá zì,注音:ㄧㄚˊ ㄗˋ,中古擬音:ngreh zeh)
 
  - 老八狻猊(拼音:suān ní,注音:ㄙㄨㄢ ㄋㄧˊ,中古擬音:suan nge)
 
  - 老九椒圖(拼音:jiāo tú,注音:ㄐㄧㄠ ㄊㄨˊ)
 
 
  
其他說法:螭首 - 麒麟 - 望天吼 - 貔貅 - 龍馬 - 虭蛥 - 鰲魚 - 獸𧉚 - 金吾 - 金猊 - 螭虎 - 𧖣𧊲 - 憲章 - 徙牢 - 蟋蜴 - 蚵蛉 
品性、外形和裝飾 
謝肇淛所著的《五雜組》卷九之中紀載:「龍與牛交,則生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 
又稱龍生九子:「蒲牢好鳴,囚牛好音,蚩吻好吞,嘲風好險,睚眥好殺,負屭好文,狴犴好訟,狻猊好坐,霸下好負重。此語近世所傳,未考所出,而《博物志》九種之外,又有:憲章好囚,饕餮好水,蟋蜴好腥,蚵蛉好風雨,螭虎好文採,金猊好煙,椒圖好閉口,虭蛥好立險,鰲魚好火,金吾不睡。亦皆龍之種類也。蓋龍性淫,無所不交,故種獨多耳。龍本性善良. 人們依照龍九子的品性,將它們的外形用於裝飾: 
	
	  
		| 名稱 | 
		喜好 | 
		形似 | 
		見於 | 
	   
	
	
	  
		| 贔屭 | 
		負重 | 
		龜 | 
		馱碑 | 
	   
	  
		| 蚩吻 | 
		吞 | 
		龍頭魚身 | 
		建築的脊樑 | 
	   
	  
		| 蒲牢 | 
		吼叫 | 
		小龍 | 
		鐘提梁的獸鈕 | 
	   
	  
		| 狴犴 | 
		訴訟 | 
		老虎 | 
		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 | 
	   
	  
		| 饕餮 | 
		食 | 
		兇殘野獸 | 
		青銅器的面部裝飾 | 
	   
	  
		| 螭首 | 
		水 | 
		龍 | 
		排水口、橋柱 | 
	   
	  
		| 睚眥 | 
		殺鬥 | 
		龍首豺身 | 
		刀環、劍柄吞口 | 
	   
	  
		| 狻猊 | 
		喜煙好坐 | 
		獅 | 
		香爐腳部、佛座獅子 | 
	   
	  
		| 椒圖 | 
		閉居、不受打擾 | 
		螺蚌 | 
		鋪首啣環 | 
	   
	  
		| 囚牛 | 
		音律 | 
		黃色小龍 | 
		蹲立於琴頭 | 
	   
	  
		| 嘲風 | 
		險、遠望 | 
		鳳凰 | 
		殿角走獸 | 
	   
	  
		| 負屭 | 
		文、書法 | 
		身似龍、頭似獅 | 
		盤繞在碑頂 | 
	   
	
 
  
人們依照龍九子的品性,將它們的外形用於裝飾。 
瑄贔,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 
蚩吻,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 
徙牢,其形似龍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懸於鐘上。 
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 
饕餮,性好水,故立橋頭。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 
𧖣𧊲/䘎蜍,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 
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彩,故立於碑文上。 
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今呼鼓丁非也。 
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 
鰲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 
獸𧉚,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上。 
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睡,故用巡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