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葵青貨櫃碼頭

序言

把香港和國內生產的貨品送往世界,亦把世界的貨品帶進來,香港的貨櫃業一向都是經濟不可或缺的支柱,然而,市民大眾可能對這九座每天處理數以萬個貨櫃,香港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之一的認識不深。作為序幕,先分享貨櫃碼頭的10件事:

  1. 香港貨櫃碼頭已有近半世紀歷史,是區內歷史最悠久的貨櫃碼頭之一。隨著美國於1950年代為貨櫃箱製訂標準,運送貨物,香港政府於1969年採納專家報告建議,建設貨櫃港;適逢荃灣新市鎮擴建,因此碼頭選址於葵涌醉酒灣填海區,首個碼頭於1972年啟用,並分別在之後30年不斷加建9個碼頭24個泊位,範圍擴展至青衣南部,因此名稱亦由原來的葵涌貨櫃碼頭改為葵青貨櫃碼頭。
  2. 小時候上課總說香港水深港闊,是真的!現時葵青貨櫃碼頭水深達17米;不論潮汐,世界上最大型的貨櫃船,都可以安全和輕易地進出海港。香港港口平均每天可處理約67,000個標準貨櫃,總吞吐量每年超過2,000萬個標準貨櫃。
  3. 葵青貨櫃碼頭一樣面對土地問題。雖然面積達279公頃,在下葵涌、青衣及昂船洲一帶沿岸,都是碼頭用地,但相對區內其他碼頭,面積其實較小,所以貨櫃箱總是要向高「層層疊」,碼頭近年亦積極爭取更多後勤用地,加強競爭力。
  4. 貨櫃碼頭的港口及物流業不單是香港經濟主要支柱之一,亦帶來穩定的就業機會,佔香港經濟生產總值3.2% 和勞動人口4.6%,共約17.5萬人從事相關業務。
  5. 葵青貨櫃碼頭於1992年至2004年間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但排名自此拾級而下,分別被上海、新加坡及深圳等地超越。過去數年香港貨櫃吞吐量不斷下滑,2012至2017年更是亞洲區內唯一錄得負增長(跌10%)的港口,去年排名勉强維持第五,今年更可能跌至第七位。
  6. 碼頭近年處理的貨運類別出現了變化,由出入口貨櫃港,變身成為了區內重要的轉囗樞紐。現時香港約7成貨量皆為轉口貨。
  7. 香港近年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很厲害。早前廣州市政府便推出鴻圖大計,投資千億軟硬件基建兼出現金獎爭開新航線,力圖取代香港地區樞紐地位。
  8. 世界航運業正經歷重大轉型,由原來的4個航運聯盟整合為3個,佔全球貨櫃箱運力的77.2%、東西方貿易航線的96%;這種併購,亦對香港碼頭業的競爭力構成影响。
  9. 雖然競爭激烈,但香港仍有優勢。香港港口效率是國際知名,是行內共知的catch up port。貨輪誤了時間,總能在香港起卸貨箱時追回點時間。此外,香港港口四通八達,每星期約有320班航次前往全球約470個目的地,班次頻密準確是受船公司歡迎的主因。
  10. 其實香港碼頭的競爭力效率仍可進一步加强。與鄰近地區的其他貨櫃碼頭不同,葵青貨櫃碼頭分別由五個碼頭營辦商所擁有和營運。由於香港有不同的碼頭經營者,如果貨櫃箱的起卸來自不同碼頭經營者的泊位,當中涉及貨箱在不同碼頭之間的運輸,既費時又失事,這使香港港口稍缺競爭力;事實上世界各地碼頭也開始組成聯盟,加强自身能力,香港也可效法。最近,恒生管理學院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也發表了研究報告,建議葵青貨櫃碼頭的碼頭營運商應共享泊位、吊機和貨櫃堆場等設施,以及在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上合作。

(在6月,Liza於IG上發放的一條短片,在網上引起不少迴響。片中,LIZA對著冷清的葵青貨櫃碼頭,慨嘆香港貨櫃行業漸漸失去的光采。在十多年間,從世界第一的地位跌至現今的第八位。)

2020年04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