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生平湯顯祖生於1550年9月24日、卒於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義人,號海若、雨片翁、清遠道人,晚年號繭翁,齋名玉茗堂。湯氏為江西臨川人,漢族江右民系。他是明代末期的戲曲劇作家及文學家,被譽為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若的偉大文學家,有「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稱。 湯顯祖出身於江西臨川的書香門第,儘管父輩以前沒有功名,但詩禮傳家、愛好曲藝,藏書達四萬餘卷。祖父湯懋昭好老莊思想、喜談神仙。父親湯尚賢嚴正、飽讀詩書、剛正不阿。湯顯祖自小就天資聰穎、刻苦讀書,涉獵古文詞、音樂、詩歌、歷史、地理、醫藥、卜筮、兵、河籍、神經、怪牒諸書等。湯顯祖自小就養成對戲曲藝術的愛好,能隨口吟誦許多雜劇。家學以外,湯顯祖亦深受名師徐良傅和羅汝芳的啟蒙。徐良傅的詞賦和詩人氣質,以及羅汝芳的仁愛、忠厚和敢於堅持真理的品格深深影響著湯顯祖。 湯顯祖年少時已經擁有治理天下的抱負,他熟讀楚騷、漢賦及魏晉六朝文學,並創作古文詞、詩賦等韻文,以深厚的學養和廣泛的知識,為進軍科舉、博取功名奠定基礎。1570年,湯顯祖在江西省城南昌秋試中舉。隨後在1571及1574年,湯顯祖兩次赴北京應考春試皆名落孫山。1577年第三次赴京應考,湯顯祖成為首輔張居正的籠絡對象。然而湯顯祖鄙棄結納權勢而博取功名的行為,觸忤了張居正,第三次應試再次落第。三年後的北京會試,湯顯祖因拒絕張居正三子懋修和王篆的利誘,而再一次落第。 1583年,湯顯祖第五次參加春試,終能考中進士。湯顯祖堅拒當時的首輔申時行的拉攏,被排斥於「館選」之外,只能任北京禮部觀政。到了1584年,湯顯祖被授予南京太常寺博士,掌管祭祀禮樂及書籍典守,兩年後改任禮部祠祭司主事。由於這些官銜是閒職,湯顯祖在南京能夠專心讀書、創作或投入經論讀書的活動,然而湯顯祖對當時的擬古派 (主張臨摹模仿) 的文人深惡痛絕。 南京是文人墨客聚居的大都市,文化上的重要性亦凌駕於北京之上,尤其是明中葉成為全國性戲曲聲腔之一的崑山腔 (崑山在南京近鄰)。故此湯顯祖在南京旅居八年期間,與不少東南地區的戲曲作家、理論家有頻密的交往,包括梅鼎祚、汪廷訥、徐渭、張鳳翼等,啟發湯顯祖在戲曲上的創作。湯顯祖在南京任上,亦對處女作《紫簫記》進行改寫,並易名為《紫釵記》,這是根據唐傳奇小說《霍小玉傳》改編。 此外,南京是明政府的留都,有六部九卿等官員,但一般不會參與中央政務,在此任職的多是些官場不得意或不受重用的人,無形中成為輿論上清議朝政的中心。湯顯祖在這裡結識了東林黨人高攀龍、顧憲成等,成為勇於批評朝政的派別,對專制、弄權的官僚表示不滿。湯顯祖就曾草擬三千字的《論輔臣科臣疏》尖銳批評趨炎附勢、壓制言論的朝臣,震動京城內閣。 湯顯祖最終在1591年被貶廣東徐聞,擔任管理緝捕、監獄的小吏。在徐聞的短短半年,他積極創辦「貴生書院」,加強對百姓的文化啟蒙,影響深遠。1593年,湯氏轉任浙江遂昌縣令。他在當地實施「仁政惠民」的治縣方針,包括營建書院、發展生產、獎勵農事,並從嚴整治不法之徒、消滅虎患,又容許囚犯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春節後繼續服刑) 和元宵節觀花燈,令遂昌展現昇平景象。可惜湯顯祖在遂昌任上,由於種種干擾,無法更大地施展才能,1598年春天,湯顯祖於北京述職後,毅然棄官回鄉。 湯顯祖退隱臨川後,在城內沙井築起「玉茗堂」,專注戲曲及詩文寫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寫了《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等戲曲作品,以及大量的詩、詞、文、賦、小品、尺牘等,約100餘萬言。而由49歲辭官直至去世前的18年,湯顯祖寫下一生中1,860首詩中的1,112首,雖然貧病交加,但創作產量驚人。晚年他亦指導戲班演員排練和演出,又熱心公益和教育,在臨川興建「崇儒書院」。 直至1616年7月28日,湯顯祖逝世,終年67歲,遺體安葬於文昌橋東的靈芝山上。而1982年,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時,有關部門把湯顯祖墓遷至撫州市人民公園,供人們四季瞻仰憑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