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櫃碼頭史 – 九十年代至今自九十年代起,香港每年貨運量平均有百分之七的增長,面對龐大的出口中轉貨運,政府用了近30年時間,至2005年陸續興建了葵涌5號至9號碼頭,形成了一個共有24個標準泊位,臨海堤岸全長近8500米及後勤用地達270公頃之貨櫃裝卸區。同時,為應付需求急速增長,政府除了在葵涌貨櫃碼頭提供大量土地作處理貨櫃之用外,亦在旁建立了便利的交通網絡,讓貨櫃車能迅速地到達葵涌貨櫃碼頭。 香港作為珠三角的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於1992年至2004年為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但當香港輿論仍在討論十號貨櫃碼頭興建與否時,不少貨櫃碼頭公司在成本高及無足夠泊位下將業務遷回中國大陸,使葵青貨櫃碼頭從全球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中心跌至第二位,於2007年跌至第三位。如今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增長幅度已經遠低於內地及新加坡,加上2013年3月爆發工潮,香港最於被深圳港超越,跌至第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