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老人痴呆症

柏金遜病

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腦神經組織衰退疾病;它是因一八一七年英國一位名叫詹姆士柏金遜醫生(Dr. James Parkinson)首先發表了一篇紀錄此病的醫學論文而得名。

柏金遜症是由於腦幹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令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功能受到損壞,直接影響身體的活動,大大阻礙了患者的活動能力。

根據世界性的統計,每八百人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依此計算,香港約有八千名患者。而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患病的比率更高至百分之一。約有一成的病人在四十歲前發病。隨著人口老化,香港柏金遜症患者將會超逾一萬人。

絕大多數柏金遜症是原發性的,成因不明,但並不會傳染。有20%-30%的柏金遜症徵狀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在醫學診斷上它們不屬於柏金遜症,可以是繼發性柏金遜病或其他原發性柏金遜性綜合症。繼發性柏金遜病的成因包括下列情況:

  • 中風及腦血管病
  • 腦創傷
  • 一氧化碳/其他重金屬物品中毒,例如:錳
  • 藥物引起的副作用
  • 腦瘤
  • 腦室積水

絕大部份的柏金遜症都不是因遺傳引起的,如前文所述成因不明。然而一般都相信致病的因素和過程十分複雜,由多個遺傳因子及環境因素相互影響而引發此病。不過亦有少於5%的病症是有單一遺傳因子突變而引發的遺傳性柏金遜症 (Familial Parkinson’s Disease)。在華人中亦有類似案例,但十分罕見。

主要徵狀

柏金遜症隨著病情加深,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病徵出現,在個別患者皆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令觀察及分期變得困難。早期的病徵可以不太明顯,容易和其他疾病如精神抑鬱、驚恐症或原發性震顫等疾病混淆。主要的徵狀有震顫、僵硬、動作緩慢及走路易失平衡。

初期病徵

  • 震顫:患者手腳持續或間歇出現不受控制的震顫,尤以靜止時最為明顯。震顫多由一邊的手部或腳部開始,然後慢慢擴展到同一邊身。
  • 僵硬:手腳肌肉變得僵硬,患者在伸直或屈曲手腳時,會發覺該部位出現重大阻力,動作有如轉動齒輪般困難。
  • 動作遲緩:此徵狀包括一系列現象:
  • 書寫困難,字體愈寫愈細
  • 長時間呆坐而不變動坐姿
  • 起步、停步方面均有困難
  • 臉部缺乏表情
  • 步行時雙手缺乏擺動
  • 語音單調……等

中期病徵

  • 病徵由一邊身發展至兩側
  • 藥物效能出現「開關」現象
  • 走路及姿勢受到影響,例如:步行時腳部不不能提起,拖在地上行走
  • 失去平衡力,容易跌倒,身軀前傾,因此患者慣於在步後即以急促碎步向前衝,起步及轉彎時尤其困難。

後期病徵

  • 病情進一步惡化,步行明顯地受到影響,在藥力失效時完全失去行動能力
  • 說話不清
  • 吞嚥困難
  • 排便、性功能失調及其他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 藥力失效的時間逐漸增長,藥力出現時可能有不自主動作
  • 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 認知功能障礙
  • 幻覺或妄想等精神錯亂徵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