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物可分解塑膠是可以在自然界降解的塑膠材質。在有足夠的溼度、氧氣與適當微生物存在的自然掩埋或堆肥環境中,可被微生物所代謝分解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或甲烷,對環境危害較小。 存在兩類基本的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塑料,其組分來源於可再生原料; 以及來源於石油化工產品的塑料,含有可生物分解的添加劑,可以促進生物分解。 基本上,生物塑膠並不是什麼新概念。由樟腦和硝化纖維製成的賽璐珞,早在1850年代就被發明出來作為象牙撞球的替代品。但就像其他早期發明的可循環塑膠一樣,賽璐珞缺乏合成塑膠的可變性和發展性,因此現在多半做為領口襯料和乒乓球的原料。 特點生物可分解塑膠主要的材料是澱粉、聚乳酸及纖維蛋白質,其內容物不含傳統塑膠成分,在製型方式和一般用途的使用方面仍和傳統塑膠相差無異。生物可分解塑膠可於多氧環境下,在土壤中由好氧微生物、水及氧等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及水,在少氧環境下,由厭氧微生物及H2O等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及甲烷。 聚乳酸由澱粉發酵成的乳酸為原料,因為是來自於植物,所以石化資源減少許多。雖然能生分解,但在常溫中需要約25個月才能水解,生分解開始需要11.4個月,這是一個缺點,而如果在製作堆肥的高溫(60℃-70℃)和高含水率(50-60%)下可以分解非常快,約50日。 用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