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朱銘

作品導賞 (1)

人間系列-芭蕾
尺寸:70.5×48.4×115.7cm
年代:2014
材質:不鏽鋼

此件〈人間系列─芭蕾〉完成於2014年,藉由人物肢體的延展,藝術家將舞蹈重心的處理轉化到雕塑的平衡上。在這件作品中,人物以單腳踮起,另一腳向側邊踢出的同時,手臂向前彎曲拉回重心,另一手則向上劃出,除了和下半身構成平衡軀體的軸線,也強調了人物軀體的柔韌度。這件作品突顯出藝術家處理人物造形和動態的功力,透過人物肢體與塊狀裙襬的形式,讓觀者強化了視覺的延伸性,並感受到芭蕾舞伶對完美姿態的要求。

人間系列
尺寸:265×155×177 cm
年代:1993
材質:不鏽鋼

本作人物身上轉折壓擠的效果,是創作者採用金屬片捲成的不同大小之圓管,透過特定機器媒介,由於壓、彎、纏、折的力道與角度之不同,製造出不同的造型變化,諸如長凳、情侶、成人、小孩、台座等等,再利用這些元素,賦予各異的結構組合,便產生各式各樣互相對話、呼應的作品。

坐在長椅凳上的五人,左方兩者身體緊密依畏,右方三位採不同坐姿各自獨立,他們之間的關係看似緊密貼近,卻又似乎疏離冷漠,彼此互動態勢彷若呢喃低語,卻又彷若平淡無聲。許許多多可以被詮釋與理解的空間,正是作品有趣的地方,作者有意將生活中常見的情景納入藝術主題,而觀賞者又可以從人物的各種動態,憑個人經驗去產生多重想像。不鏽鋼的鋼硬冰冷因情感的啟動,反而在現代性中增添著無數的人性溫馨。

人間系列
年代:1987
材質:銅

朱銘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了一系列的運動員。不同於以往木質、陶作或水墨的《人間系列》,此五件作品運用了藝術家新的創作技法,以麻繩綑綁大片海綿塑型,再加以翻銅製成作品。藝術家透過綑綁的鬆緊度,突顯運動員在進行體操當下身體與四肢的肌肉表現,同時也透過海綿材質本身的柔軟性,在人物胸部、腰際與膝蓋等較大的身體轉折處展現高度的靈活和彈性。透過選用的材質特性,藝術家充分地展現運動員力量與柔軟度的完美結合。

人間系列—人生百態
年代:1996
材質:銅

此件作品表現將孩子高舉坐在肩頭的父親。父親望向平舉雙手的孩子,一手向前托住他的雙腳,另一手則在後穩住小小的身軀,讓孩子藉著自己的高度望向更遠處。這件作品延續朱銘一貫塊面切割的雕刻手法,在俐落的刀痕間,藝術家省略許多細節,巧妙地掌握住人物整體造型,藉由父親撐托住小孩的姿態,輕巧地將傳承的意像以及細膩的情感展現在人物互動中。

人間系列—科學家愛迪生與李遠哲
年代:2008
材質:銅

向來熱衷於科學並曾說過「不能成為科學家,就以雕塑表現科學家」的朱銘,在2008年以純白作為基底,創作〈人間系列—科學家〉,透過藝術傳達科學求真求新的精神。在以科學為主題的系列中,朱銘以細膩的寫實手法刻劃西方科學家的面部特徵,而以發明物指示出東方的科學家,其中唯一的例外是臺灣化學家李遠哲。李遠哲作為當代唯一被涵括的科學家,和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以雙人一組的形象出現。除了在整體造形上,透過兩位人物彼此相對的姿態與物件,於視覺上取得造形的平衡,亦藉由東西方科學家的並置,創造跨時空的對話。

慈母碑
年代:1994-1996
材質:石

《人間系列》所展現的世間眾生相,反映了藝術家觀看世界的角度,也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歷時兩年製作,完成於1996年的〈慈母碑〉,是美術館創建時第一個完成的區域。身為家中年紀最小的么兒,藝術家透過親子的石雕群像以及立於其後的碑文,傳達出對慈愛母親的深切感念。朱銘與母親的深厚感情,也因此時常流露在其作品中,無論是對親情主題的描繪,或是對傳統堅毅女性形象的刻畫,都是其創作中經常可見的主題。

人間系列-紳士
年代:2003
材質:銅

此組〈人間系列—紳士〉,是以銅鑄而成的作品,總共由18個等身高男性人物組成。在作品的佈置安排上,每件人物保持一定距離錯落地排列,各自朝不同方向撐著雨傘或拖著行李。而在人物造形處理上,藝術家先以塊面將保麗龍切割出大致形體,再以簡易的線條刻鑿出面部五官,並在黑白為主的色調中,以藍色點綴在人物領帶、圍巾、及領結等細節處。身著筆挺西裝的人物,沒有過多的面部特徵,卻在裝扮與配件的安排上,透露出城市的生活面貌,也體現出朱銘對人間形象的細微觀察。

人間系列-三軍(海軍)
年代:2005
材質:銅

1990年代後期,朱銘美術館的成立讓「空間」成為影響藝術家創作的重要元素。歷時四年創作的《人間系列—三軍》,體現了「空間」之於雕塑的關係,而海軍更是其中具體的代表。矗立在人間廣場上,身著白色軍服的海軍,是以保麗龍雕刻後翻模製作的等身高雕塑群像。海軍隊伍的臨場感,因為龐大的廣達號軍艦而更加突顯出來。整艘艦艇是以不鏽鋼線條交錯構成,而線性結構的運用,使艦艇不因宏大的體積而產生視覺上的壓迫感,更讓觀者的視線直接穿透艦艇,看見其後蔚藍的天空與海岸。朱銘藉由環境彰顯作品主題的同時,也透過造形的穿透性,展現了雕塑之於空間的意義。

人間系列—休息
年代:2002
材質:銅

1990年代,朱銘在創建美術館的12年間,也同時持續地創作。這段期間的創作,藝術家特別著重作品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日常情境的營造。作於這個時期的〈人間系列-休息〉,在雕刻技法的運用上,是以保麗龍為原模刻出人物形態後,再翻銅上彩。藝術家省略面部的細節刻劃,而以最具表現力的姿態,將休息中傾斜的人物以及錯落散置的物件,在造型上取得交錯的視覺平衡。這些雕塑人物所呈現的日常生活面貌,來自於藝術家的細心觀察,也體現出他刻劃生活事物的能力。

人間系列
年代:1996
材質:銅

朱銘從1980年代起所創作的《人間系列》,透過對日常的刻畫,反應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此件作品創作於1996年,表現並肩而坐,共撐一把傘的男女。藝術家使用大塊切面,雕刻出簡約的人物形態,卻在姿態中傳達出細膩的情感關係。藉由兩人共撐一把傘,與身體微傾稍稍向彼此靠攏,朱銘試圖透過人物的姿態互動,傳達出兩人之間的情感,體現出日常生活的韻味。

太極系列-十字手
年代:1988
材質:銅

〈太極系列-十字手〉為《太極系列》著名作品之一。人物張開雙手,單腳微微抬起,另隻手微微內收,構成穩重的十字形姿勢。這樣的姿態看似平穩,卻散發出一股蓄勢待發的氣勢。朱銘在這件作品中充分發揮他造形的能力,以最簡潔有力的塊面和量體,在雙手和雙腳的一動一靜中產生作品中的力量,營造出雕塑中靜與動的張力和平衡感。

太極系列-掰開太極
年代:1983
材質:銅

本件〈掰開太極〉完成於1983年,為木刻翻銅作品,作品高度將近3公尺。作品表面保留了木頭材質的肌理紋路,乃是藝術家從一段原木開始一斧一鑿的將木頭掰開,形成彼此相對的兩件木塊,如同太極的對招。掰開木頭的創作過程帶有現代藝術創作中的即時性。1980年代,朱銘遠赴美國挑戰自我,開拓了藝術視野與版圖,印證了自己對創作的想法與態度。而〈掰開太極〉這種硬生生將木頭掰開的氣勢也象徵著藝術家的堅持與毅力,反映出藝術家對於雕塑概念的挑戰與思索永不懈怠。

太極系列
年代:1991
材質:銅

本作品中人物雙手向外開,一腳抬起,以另一腳單腳站立並略曲膝,將身體的重量都放在單腳平衡上。身體以簡化的造形表現,中國傳統寬敞的服裝巧妙地在簡化造形的過程裡派上用場,藝術家以大塊面製作人物的基本動作,在身體交界施力處則刻出如擦筆般的線條。藝術家也調整身體的造形,使其稍微傾斜,以在視覺上取得造形上的平衡感,而這也與人物以單腳站立時的平穩重心互相呼應。

太極系列
年代:1991
材質:銅

《太極系列》源於楊英風勸朱銘為了身體的健康應該要去學太極,之後他便開始挑戰以「太極拳」當成雕刻的創作題材。在1976年的史博館個展中,《太極系列》並未獲得太多注意,到了隔年該系列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後造成轟動,才重新被臺灣所重視。此後太極就成為藝術家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在這件作品中人物上半身向後轉,雙手微斂,單腳向後曲起作勢踢出,重心落在另隻腳上。藝術家充分掌握到作品的平衡感,在造形上雖然以大塊面堆疊組合而成,卻能在轉折處略作出切面,讓作品在穩重之餘,展現出太極對招中的動勢。

太極系列
年代:1991
材質:銅

《太極系列》作品從單件的招式逐漸發展到對招,最後到〈太極系列─拱門〉,朱銘將太極的精神和氣韻融合在雕塑中,並在造形上發展到極致。這件作品呈現出兩位人物過招的過程,巧妙的將動作交織的視覺感以抽象的量體表示。這件1991年的作品仍保留太極拳中人物的形象,在人物姿態的拉扯和抬舉中,使整個場景表演性十足,雖然是靜態的作品,卻展現出強烈的動態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