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尤聲普

扎根香港

「埋堆」(小圈子文化) 往往給人一種負面的感覺,但經常都是團隊組成不可或缺的基礎,由澳門到香港之後,尤先生飽受不能埋堆之苦,但也開始認識廣結人脈的重要:

「後來我們輾轉來了香港,「埋堆」不是今天才有,從古至今都有「埋堆」這事情,有段時間感到心灰意冷,打算轉行,找份辦公室助理之類的工作,誰知並不是那麼容易,什麼人事擔保、店舖擔保什麼什麼一大堆,一氣之下,還是決定繼續演戲算了,於是努力埋堆,誰知一位遊樂場班主袁一飛,邀請我到月園演戲,後來演出多了,大家開始都認識我,之後便進入他們的圈子,結交了李少芸和余麗珍他們。可以這樣說,那時候的衣箱都不用帶回家,演完這家戲院,緊接演出另一家,車子送我到東樂戲院、利舞臺、高陞和普慶戲院,演出多,見識便廣。自己更擔任文武生落鄉演出,及後更有人邀請我走埠演出,去了新加坡一年多,在那邊也學了一些知識。怎樣學到知識?我在那邊先當文武生,演多了變成舊老倌,有新老倌來,我依舊演出,但要降至擔任小生,再有更紅的老倌加盟,我還演不演?要演就要改演武生,當然演!又多一個學藝機會!」

五、六十年代可以説是香港粵劇界的黃金歲月,大大小小的戲班演出著大大小小的製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反而成為了尤聲普不當小生,轉為向其他行當發展的契機:

「因為當時我們組成了滿堂紅劇團,我是負責人,不方便爭著演文武生,所以讓別人來演,以趙氏孤兒為例,頭場我開臉(演花臉角色)演魏絳,魏絳被貶後便演老生,公孫杵臼,公孫杵臼被打死後,再演魏絳,進行大報仇。波叔看到我既演花臉,又演老生,而他剛剛成立孖寶劇團,演員包括陳寶珠、梁寶珠、羅艷卿、陳錦棠,邀請我演武生,但當時我已答應了到安南(越南)演出,有500元的薪酬,當孖寶劇團的武生薪金只是150元,相差甚遠,但既然有機會與這麼多紅星合作,為什麼不加盟?那時也是陳寶珠最紅的時候。」

「轉演武生時,外間沒有人邀請我演出,因為我不是演武生出身,只是突然轉演武生,很多落鄉演出都不讓我參加,他們聽到尤聲普當武生,懷疑我有沒有武生必須懂得的工架,所以所有靚次伯先生演出的戲,我都去看去學,跟請教前輩。」

1960 年代升為「錦添花劇團」、「新馬劇團」、「碧雲天劇團」及「鳳求凰劇團」的二式,也曾擔演中型班的小生及文武生。後期改習老生和醜生,曾拜京劇名演員李萬春門下,並隨師兄李洵練功。

受到京劇對功架的要求,啟發了尤先生深造京派的造詣:

「因為你要取人之長,我們著件大靠上台,背後的旗幟擺來擺去,擺個不停,但京劇演員穿大靠出場,其次卻是很穩定的,不會擺動,可見別人的功底和高靴功比我們出色,怎能不學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