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尤聲普

早年人生

尤聲普先生出身梨園世家,父親是名男旦尤驚鴻。自幼在戲班中學戲,廣州淪陷時逃難入內地,以「神童」形式參與粵劇演出,六歲便與名旦嫦娥英合作,其間曾和關德興、子喉海、蛇仔應合作,也曾參與在抗日戰爭時期廣東的戰時省會──韶關曲江和知名演員金枝葉同演的戲班。

做粵劇老倌,原來不是尤聲普先生小時候的志願:

「根本家父不想我做戲,他說做戲冇前途,用心讀書才是正道,可惜我適齡讀書的時候正值戰爭要逃難,家父帶著我四處逃難,想在這處安定下來,戰機便來轟炸,又要逃到其他地方去,和平後回來自己已長大成人,怎去跟三四年級的小孩一起上課?很難為情的,於是家父問我打算怎麼辦,我請他讓我做戲,於是自己購置一些戲服,父親去找較熟悉的班主,讓我參與演出。」

早期隨陳少俠(嫦娥英之弟)習旦行當,後來改習生角;1950 年代為戲班的下欄及拉扯演員。

「普伯」這樣形容正式進入戲行的經過:

「我們這行一定要有師傅,家父不想我做戲,所以不想教我,而且,他認為必須由外人訓練較好。當時陳少俠師傅頗為嚴厲,徒弟斟茶遞水是少不免,但幸好家父是位正印花旦,師父或多或少也會給一點面子。」

1945 年光復後返回香港,參加了多個粵劇團的演出,期間曾隨靚元亨到新加坡和馬來亞;又與關影憐等到美國登台獻演。

在光復後和解放前,尤聲普經歴了一段充滿演出機會,但也同時反思自己未來路向的時光。一次自然災害,非但沒有把年輕人的夢想打碎,反而造就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和平後回來,我要照顧自己,家父給我買幾件戲服,安排我到一個戲班,我便自行學藝。當時不知天高地厚,十多歲竟然演小生,扮演下去卻發現不對勁,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當時有位老倌叫名驅揚,和家父是好朋友,他來看我的戲,後來他問家父為何我的演繹那麼古老,這一句「古老」之後,我就請家父不要讓我再演小生,讓我在戲班演二小(第四小生)、 二式(第三小生), 演些日場戲就可以了。」

這樣下來,有時演二式,有時再跟大的戲班演二小,一直演下來差不多到解放的時候,當時我在中山石岐的石鼓塔演戲,突然山洪暴發,山洪把整個戲棚沖走,我的私家戲服全部沖走去,當時候正值解放,家父去了澳門,我便去了澳門,連褲頭帶也沒有,身無長物。幸好那時澳門清平戲院院主許先生,曾看過我的演出,便邀請我到他那裏當班底,沒有私家戲服,就穿衆人戲服吧,於是我就開始在清平戲院演出。

我在哪裏跟很多大老倌一起演出,包括薛覺先、新馬師曾、何非凡、麥炳榮、黃千歲等等,反而那時我學了很多,因為跟那些藝術造詣高的演員合作,真是特別起勁。他們一舉手一投足,我們便明白原來要這樣演才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