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角色「實驗劇團」的年代,劇團為觀眾帶來別開生面的劇目,也為,…先生演譯至今仍然視為經典的舞台角色,在香港電台戲曲天地的一次訪問中,尤先生娓娓道來他的演繹方法。 佘太君在被問到為什麼會接演佘太君一角時,「普伯」有這樣的解釋: 「第一,行內都說我的反串演得很好,而我也很多時候都演反串戲,譬如《六月雪》中的菜婆子。我也演了很多戲六姑譚蘭卿演出的戲我也有演,碰巧有人想請我演這部由葉紹德先生開的新戲,這部戲集合了很多人 ,如羅家英、阮兆輝、尹飛燕。戲中每位花旦都經過挑選 ,每位都能穿靠(袍甲)演對打 ,不單是能走上台就能做到 。佘太君身旁有很多文武生和正印花旦圍著,有楊門女將、七郎八虎和楊令公等,但他是中心人物,所以比較難演,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故此我欣然接受。」 怎樣演活佘太君?尤前輩如此分析: 「年長女性比較難演,有別於年輕女性演年輕女性 ,可以很美麗很嬌俏或賢淑 ,但實在,老旦也有美麗嬌俏和賢淑的一面 ,不僅如此,還要有打武的身段,看起來雖然是一位老太婆,但他的氣度很紮實,像神獲武功一般。 但他始終是個女人,動作不能像男人般硬邦邦,但舉手投足也要有力度 。戲中的佘太君是一個中心人物,主持了楊家將所有事情, 即使在出征的時候,也要參戰、吩咐和安排一切、讓各人負責不同職務、實在是一個總指揮的角色。」 項羽尤先生另一齣戲寶霸王別姬,項羽的造型和演法有別於傳統粵劇,加入了不少京劇元素,他怎樣設計和演譯角色?尤先生這樣形容: 「項羽是司馬遷也稱讚的人物,你看他的韜略,過河後便破釜沈舟,我見他是有韜略,也有文學根底,要不然怎能寫出該下歌這樣的作品?項羽也是一個很有量度的人,如果沒有量度,早就把劉邦殺了。 演項羽我選了偏向京劇的路線,走出來很有威勢,是帝王相,有別於傳統粵劇的花臉演法。我認為,粵劇在型格上不及京劇。在做功方面更加有分別,粵劇的牙擦鬚沒什麼層次,京劇造型的鬍鬚,首先是軟的長鬚,盔頭垂下兩條大水(流蘇),也是軟的,還有馬鞭和劍,加起來便十分難演?只要一條頭髮黏了上臉,就會破壞了整個造型。 再重演項羽時,我加深了感情的層次,有別於最初那種演技比較幼嫰的演法比較,收斂了。沒錯,身段仍是硬邦邦的,但不是大花臉的那種,是有架子的那種。在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唱到最後的「虞兮虞兮奈老何」時,我用一點噎住的嗓音,但又不能太多,顯得霸王像女人搬軟弱,但要顯出項羽是有感情的人。」 李白「李太白的戲,前人也曾演出。馮鏡華先生,即馮淬帆先生的爸爸,他演太白醉倒騎驢、太白撈月等,我憶起他的演出,當我可以自組劇團的時候,就希望能多演這類戲,重新發掘這些人物。」 尤聲普先生這樣形容《李太白》一劇的緣起,至於怎樣在舞台上詮釋這位「詩仙」?大老倌自有他的心得: 演李太白,難度在於腰腿,因為李白常常喝醉,從頭到尾都醉,直至他跳海撈月,死時還在醉中。難演的是用腰腿功來表達他的醉態。其次,這個人物是否很狂妄?不一定,但骨子裡,他確實又有很狂妄的一面,多看一點李太白的資料,自然就能代入角色,再練好腰腿功,李白就能活現台上。 李廣王根據著名莎劇《李爾王》故事改寫,權力與殺戮編織成血淚的悲劇。故事發生於春秋時代,群雄爭霸稱雄的紛亂時勢。李廣王年時已高,把帝位傳與長子伯奇;三子季忠力諫不果,被驅離國,但暗中保護父親。伯奇妻唆擺其夫與父反目,又與二子仲懷朋比為奸,要奪取王位──李廣王和伯奇逐步踏入死亡陷阱。 尤先生創做李廣王角色時,揉合了中、英、日三種不同文化的原素,其中如何處理?尤先生有以下的說法: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有三名女兒,中國人最重視兒子,所以改編成三名兒子,同時,我把莎劇中大臣的情節改動,把瘋狂的性格改放在王的身上,再加上黑澤明導演的電影亂裡面的原素,因為日本文化也貼合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所以就嘗試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