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香港水塘

荃話題

香港水塘

水庫是什麼

水庫(多數香港人稱水塘)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規模較小的則稱為水塘、塘壩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壩,河水把河谷淹沒後便形成水庫。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香港的船灣淡水湖。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谷地,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長度也可大大縮短。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民居和古蹟、鐵公路等建築物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功能

發電:利用水壩上的水力發電機來產生電力。
灌溉:利用水庫來水的季節差、年度差,蓄積、抬高水位,保證下游灌區的農業用水。
供水:蓄積水量,確保城市、工業用水。
防洪:調節庫容,削峰平谷,提高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
航運:提高水位,淹沒險灘及暗礁,有利於庫區與上游的航運。水庫有計劃的調整下泄流量,可控制下游航道的枯水期適航性。
養殖:水庫可以發展養殖漁業。
旅遊:水庫多位於山區,形成人工湖後,成為當地一景,可發展旅遊業。
攔蓄泥沙:減輕下遊河道淤積。通過「蓄清排渾」,甚至可用豐水期來水沖刷下遊河道,降低下遊河道標高。

其中蓄水、發電、防洪是大多數水庫的主要目的,而養殖及旅遊多為附屬功能,有些水庫為確保水質而不提供養殖及旅遊,例如翡翠水庫。一般水庫建設多着眼於其中部分功能,如三峽水庫主要目的在於發電、防洪及航運,小灣水電站主要目的在於發電、防洪,萬宜水庫則為了提供飲用水源。

命名

水庫的名字可分為兩部分,如曾文水庫,「曾文」為第一部分,「水庫」為第二部分。

對於第一部分的命名多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水庫或大壩所在地,一般選擇村鎮類的小地名,如柘林水庫、升鍾水庫、豐滿水電站等。這是最常見的方式。
水庫所截流的河流,如新安江水庫、新豐江水庫、沃爾特水庫。
大壩所在的峽谷,如龍羊峽水庫、劉家峽水庫。
水庫建設的重要日期,如七一水庫。
抽象名詞,如共產主義水庫。
人名,如歐陽海水庫、胡佛水壩。

對於第二部分,大多數水庫都稱為「水庫」,以發電為主要功能的稱為「水電站」或「電站」,以防洪為主要功能的稱為「水利樞紐工程」,也有稱為「大壩」或「水壩」、「淡水湖」者,但往往根據使用語境相互通用。

分級

小型水庫:10-1000萬立方米

  • 小(二)型:10-100萬立方米
  • 小(一)型:100-1000萬立方米

中型水庫:1000萬立方米-1億立方米

大型水庫:1億立方米以上

  • 大(二)型:1-10億立方米
  • 大(一)型:大於10億立方米

香港水庫

香港開埠以來,因為香港人口不斷增加,香港市民用水量的快速增加,因而需要興建多座水塘及水庫以作收集雨水用途。現時香港共有18座食用水庫,總容量達約5.86億立方米,根據統計,每位香港人每日平均耗水量達220公升,食用水庫可以為到香港人提供150日的水量,其中85%的水量來自萬宜水庫及船灣淡水湖。另外,香港也有一些水塘是用作供應灌溉水、鹹水和康樂之用。

香港水庫一覧

食用水庫

名稱 竣工年份 容量 (百萬立方米) 主壩長/高度 (米)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薄扶林水塘 1863年 0.233 171.0 / 18.0 薄扶林郊野公園 南區
大潭水塘 1889年 1.490 150.0 / 42.0 大潭郊野公園
香港仔下水塘 1890年 0.486 96.0 / 18.1 香港仔郊野公園
大潭副水塘 1904年 0.080 36.6 / 11.9 大潭郊野公園
九龍水塘 1906年 1.578 182.9 / 33.2 金山郊野公園 沙田區
大潭中水塘 1907年 0.686 134.1 / 31.0 大潭郊野公園 南區
大潭篤水塘 1917年 6.047 363.9 / 49.0
石梨貝水塘 1925年 0.374 83.5 / 22.3 金山郊野公園 沙田區
九龍接收水塘 1926年 0.121 70.1 / 13.0
香港仔上水塘 1931年 0.773 126.8 / 35.9 香港仔郊野公園 南區
九龍副水塘 0.800 106.0 / 41.1 金山郊野公園 沙田區
城門水塘 1936年 13.279 213.1 / 86.0 (菠蘿壩:146 / 48.5) 城門郊野公園 荃灣區
大欖涌水塘 1957年 20.490 370.0 / 54.9 大欖郊野公園 屯門區
深井沉澱池 0.12 86.9 / 20.7 荃灣區
石壁水塘 1963年 24.461 718.1 / 54.6 南大嶼郊野公園 離島區
下城門水塘 1964年 4.299 228.9 / 66.5 郊野公園之外 沙田區
船灣淡水湖 1968年 229.729 2011.68 / 27.5 (溢洪壩:243.8 / 9.4) 船灣郊野公園 大埔區
萬宜水庫 1978年 281.124 東壩:490.1 / 107.0;西壩:759.9 / 102.5 西貢東郊野公園 西貢區

灌溉用水塘

名稱 竣工年份 容量 (百萬立方米) 主壩長/高度 (米)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十塱水塘 1955年 0.13 91.1 / 15.0 南大嶼郊野公園 離島區
藍地水塘 1957年 0.11 71.0 / 21.0 大欖郊野公園 屯門區
洪水坑下水塘 0.09 76.8 / 19.8
洪水坑上水塘   ~30 /
黃泥墩水塘 1961年 0.11 57.9 / 17.7
河背水塘 0.50 157.0 / 17.4 元朗區
古洞水塘 0.05 ~55 / 郊野公園之外 北區
下清潭水塘 1962年 0.06 84.1 / 24.4 大欖郊野公園 元朗區
上清潭水塘 0.10 104.9 / 20.0
流水響水塘 1968年 0.17 54.9 / 24.0 八仙嶺郊野公園 北區
鶴藪水塘 0.18 102.1 / 18.0
愉景灣水塘 1982年   ~250 / 郊野公園之外 離島區

康樂用途水庫

名稱 竣工年份 容量 (百萬立方米) 主壩長/高度 (米)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備註
黃泥涌水塘 1899年 0.012 110.0 / 20.0 大潭郊野公園 南區 水塘於1978年停止運作後改建成黃泥涌水塘公園

昔日水庫

名稱 竣工年份 停用年份 容量 (百萬立方米) 郊野公園 行政區劃 停用原因/去向
七姊妹水塘 1883年 1977年   郊野公園外 東區 已填平作私人住宅和賽西湖公園
太古水塘 1884年   0.68     共有四個分塘,合共供應68萬立方米食水,1987年被填平,現址為康景花園[4]
藍塘水塘         灣仔區  
佐敦谷水塘 1960年 1980年 0.2364   觀塘區 為儲存海水作沖廁水而興建,停用後曾作佐敦谷堆填區,堆填區已停止運作,目前已修復,成為佐敦谷公園
馬游塘水塘         西貢區 主壩面向將軍澳道,為儲存海水作沖廁水而興建,1980年代初停用後曾作馬游塘西堆填區,堆填區已停止運作,目前已修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