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感1968 年香港流感,就是對上一次死亡人數過百萬的大流行。 香港流感的歷史,要追溯到 1957 年 2 月於中國貴州爆發的亞洲流感。病毒由中國傳到世界各地後,不單造成約 200 萬人死亡,流感元凶 H2N2 病毒也殘留在世界各地,成為地方風土病,作季節性流感侵襲市民,不過爆發規模一直受控。直到 11 年後的 1968 年,H2N2 病毒神奇地消失了,成為醫學史上一個未解之謎。各地專家相信,這種 H2N2 病毒在 1968 年,經歷抗原轉變,變成 H3N2 病毒,而 H3N2 病毒就是這場香港流感的元凶。 香港流感以香港為名,是因為在 1968 年 7 月 13 日,香港瑪麗醫院發現首宗確診個案。可是,世界衛生組織在 1969 年發表的公告,在 7 月稍早的時候、香港發現之前,中國東南部地區已經出現大規模爆發。當時中國正值文革,外國政府難以接觸中國衛生官員。不過,巴斯德研究院病毒學教授 Claude Hannoun 和明尼蘇達大學教授 Susan Craddock 在 2010 年的文章指出,即使中國處於封閉狀態,中港兩地依然可以透過火車和船來往,加上香港是人口密集的商貿港,病毒於是在極短時間內散播開去。到 7 月 27 日,離首宗確診兩星期,香港就已經發現超過 50 萬宗個案,橫跨所有年齡層。 在香港大爆發的時候,香港流感的死亡率並不高,就像嚴重一點的普通流感。不過,由於香港是區內的商貿中心,病毒很快輸出到鄰近地區,依照世衛的公告,到 8 月時,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台灣和越南都相繼失守,到 9 月就傳到澳洲、伊朗、印度和美國,到 10 月、11 月,各國疫情進入高峰期。 在美國,初時只有從越南歸國的美軍染上香港流感,但到 10 月中,疫情波及平民,在 12 月美國所有州份失守。在歐美,香港流感有兩波侵襲,第一波是 1968 年 11 月到 1969 年 3 月;夏天沉寂一輪後,第二波是 1969 年 12 月到 1970 年 1 月,在美國有 7 成病人都是第一波受感染,但在英國有 7 成病人是在第二波。 整體而言,香港流感沒有亞洲流感嚴重,除了病毒較弱,傳播速度亦較慢,尤其在南半球,而在一些熱帶國家,同肯亞、斯里蘭卡和印尼,也沒有受第一波香港流感影響。再者經過亞洲流感的沉痛教訓,醫學發展大大進步,在 1968 年 11 月就生產疫苗,而且各國的疾病監測更嚴謹,當年的世衛也發揮到協調作用。然而,香港流感死亡數字都超過 100 萬,而美國是重災區,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估計,美國有超過 10 萬人死於香港流感。香港流感的元凶 H3N2 甲型流感,也一直威脅人類社會,在香港,2014/15 年冬季 H3N2 冬季流感就殺掉接近 600 人,死亡率達 3.88%;在 2017 年夏季流感,死亡人數也超過 300 人,死亡率 2.56%。在美國,每年也有數以萬計的人因流感喪生,而 H3N2 就是兇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