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s
1990
  - 首屆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二樓舉行,展期4天,免費入場。
 
  - 參展商共149家,入場人數20萬。
 
 
1991
  - 書展移師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5舉行,以容納更多參觀人士及書商。
 
  - 場內特設兒童遊樂區,為小讀者提供額外娛樂。
 
  - 入場費劃一$10。
 
  - 因風暴關係延遲進場,展期遂增加一天,共五天。
 
  - 參展商共200家,入場人數23萬。
 
 
1992
  - 展覽場地增加半個展覽廳,即展覽廳5及半個展覽廳7。
 
  - 展覽廳7主要為漫畫、兒童書籍及文具區。
 
  - 參展商共310家,入場人數為248,060。
 
 
1993
  - 熱情觀眾踴躍入場,引致售票處旁之玻璃被迫至爆裂,兩名入場人士受輕傷入院。
 
  - 參展商共380家,入場人數為261,300。
 
 
  
1994
  - 首次調升票價,設成人票$20,小童票$10。
 
  - 參展商共403家,入場人數為286,430。
 
 
1995
  - 多辦一次書展,即二月及七月共兩次。
 
  - 參展商共264家,入場人數29萬。
 
 
1996
  - 應出版商要求,增加展期至6天。
 
  - 多位名人、明星在場內進行簽名活動,掀起熱潮。
 
  - 參展商共392家,入場人數30萬。
 
 
  
1997
  - 會展新翼落成,成為首個在此舉行的公眾展覽會。
 
  - 「兒童天地」專館成立,並設舞台,提倡親子閱讀。
 
  - 增設「國際版權交易會」及「亞洲出版研討會」,推廣版權貿易。
 
  - 參展商共465家,入場人數為353,860。
 
 
  
1998
  - 經民意調查,大會決定書展只陳列、展示和售賣第一類物品及書刊,使書展成為適合市民闔家參觀的活動。
 
  - 「國際版權交易會」與書展公眾展銷部份同設於會展新翼舉行,方便業者參觀。
 
  - 為疏導人流,特別增設兒童天地入口,方便兒童及長者進場。
 
  - 入場證使用防止偽冒設計,杜絕假證。
 
  - 參展商共353家,入場人數為357,000。
 
 
1999
  - 首設「週末夜書市」,星期五、六展覽時間延長至晚上十時。
 
  - 增設書籍速遞服務,由DHL提供服務。
 
  - 增設國際名作家座談會。
 
  - 增設「大學坊」。
 
  - 擴大預售入場票網絡至書局。
 
  - 參展商共363家,入場人數為337,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