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兩棲類兩棲動物部分時間在水中生活,部分時間在陸地生活,是水陸兩棲的動物。雖然不同種類的兩棲動物有著不同的外貌和生活習性,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例如,牠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環境的溫度而變化,屬變溫動物;身體表面濕潤、並無鱗片或毛髮覆蓋;最顯著的是牠們的生活史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由卵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在水中生活;第二個是當蝌蚪長大後,進行「變態過程」,生長出肺部和四肢,並離開水體變成在陸上生活的成體。 兩棲動物可分為有尾目(Caudata)和無尾目(Anura)兩大類。有尾目特徵是身體修長、擁有長尾巴和明顯的頸部,在水中或陸地生活。香港的有尾目只有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這種瘰螈在清澈的山溪棲息,在本港的低地和高山均有分布。 無尾目包括蛙和蟾蜍。牠們沒有明顯的頸部,成體並沒有尾部。牠們的幼體在水中生活,但成體卻主要在陸上棲息。蛙一般表皮濕潤、趾間有蹼、善泳,通常在離水不遠的地方棲息。香港的蛙有24種,包括只於大嶼山有記錄的白刺湍蛙(Amolops albispinus)。本地蛙類的體型分別很大,例如體長只有約1.5厘米的盧氏小樹蛙(Liuixalus romeri)及體長超過14厘米的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
蟾蜍一般皮膚乾而粗糙,長滿疣凸,趾間無蹼。香港的蟾蜍類只有3種,包括常見且全港均有分布的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這種蟾蜍的頭部兩側有可分泌毒液的腺體。其餘兩種蟾蜍:短腳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和劉氏掌突蟾(Leptobrachella laui)則只在山溪出沒。 香港兩棲類的多樣性香港的兩棲動物種類十分豐富,在中國原產的兩棲動物中,約有百分之七可以在香港找到。這主要歸因於香港擁有多種不同的生境,由高山的溪流至低窪的濕地(如農地),都有為高山種(如棘胸蛙、劉氏掌突蟾等)或低地種(如花姬蛙Microhyla pulchra、花細狹口蛙Kalophrynus interlineatus等)提供了合適的生境。一些分布廣泛且數目眾多的兩棲動物如沼蛙(Sylvirana guentheri)和澤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在不同高度的生境均可找到。在有記錄的24種原生兩棲動物當中,只有盧氏小樹蛙是香港特有種。至於曾經被認為是特有種的香港瘰螈及香港湍蛙,其後亦被發現分布於廣東一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