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雲門舞集

創辦人林懷民

第一雙舞鞋

1947年,林懷民於台灣嘉義出生,成長於書香世家:曾祖父是秀才、祖父是醫生、父親是政府要員。林懷民的父親曾告訴兒子:「舞蹈家在藝術界裡面最偉大的,因為他們只能用軀體去表達。」

1952年,5歲半的林懷民欣賞由安徒生童話《紅舞鞋》改編的英國電影《紅菱艷》 (The Red Shoes),片中的女主角穿上紅舞鞋後,只管興高采烈地跳著芭蕾舞,更為舞蹈獻上生命。林懷民被片中主角美麗的舞姿、靈巧的雙足還有眩目的色彩深深打動,連續看了十一次,家中的拖鞋統統變成他的舞鞋,逼著家人看他跳芭蕾舞。林媽媽看不過眼,親手製作屬於兒子的第一雙白色舞鞋 --- 舞蹈儼然成為林懷民的宿命。

遊走寫作與舞蹈

14歲、唸初中的林懷民在台灣欣賞過美國荷西‧李蒙 (Jose Limon) 現代舞團的演出,啟發林懷民對舞蹈的興趣。同年,他撰寫小說《兒歌》在報章發表,所賺的稿費成為林懷民上舞蹈課的學費。林懷民其後發表《穿紅襯衫的男孩》、《鐵道上》、《虹外虹》、《逝者》、《蟬》和《辭鄉》等文學作品,22歲之前已經出版過兩本小說,在1960、70年代的台灣文壇嶄露頭角。

林懷民本來於台灣的大學修讀法律,後轉讀新聞系,期間不時習舞。1968年,20歲那年,台灣舞蹈家王仁璐老師引入美國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 (Martha Graham) 「收縮與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 的技巧,在台北中山堂舉行台灣第一個現代舞蹈發表會,讓林懷民對葛蘭姆的編舞理念感到興趣。

留美時期

林懷民22歲出版了小說集《蟬》以後,遠赴美國留學。他本來於密蘇里大學修讀新聞,半年後轉讀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留美期間雖然攻讀文學,但林懷民對舞蹈的熱情不減反增。每年的暑假,林懷民遠赴紐約打工,並赴現代舞大師模斯‧康寧漢 (Merce Cunningham) 和瑪莎‧葛蘭姆 (Martha Graham) 的舞蹈學校學習現代舞。

林懷民在美國,曾經以莊子「莊周夢蝶」故事及作曲家周文中《草書》的「行草」樂章為題材,編成單人舞《舞蝶》。林懷民以文人的敏感,成功融匯了中西藝術精髓,得到好評。林懷民確立了「要有屬於中國人的現代舞」的使命,喊出「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的口號。1972年,林懷民於美國愛荷華大學畢業,回到台灣發展現代舞。

成立雲門

1973年春天,林懷民懷著「中國人的現代舞」的使命,創辦台灣第一個職業舞蹈團體「雲門舞集」,它也是華語社會第一個現代舞團。「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中國黃帝時代。「雲門舞集」編寫和演出的舞蹈作品,靈感來自亞洲的古典文學、歷史、民間傳說及社會現象等,亦敢於嘗試前衛觀念,注入當代意識,打造了「雲門」的風格。

1983年,林懷民亦創辦了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 (即今天的台北藝術大學),培養台灣的舞蹈人才。1999年,林懷民創立子團「雲門2」,將舞蹈推廣至社區及校園。「雲門舞集」至今到訪過歐、美、亞、澳等多個國家,得到海內外觀眾的稱譽,四十年來,已經成為蜚聲國際的現代舞團。

個人成就

林懷民在藝術文化界成就卓越,獲得無數的榮譽,包括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格塞獎,美國的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騎士文藝特殊貢獻二級勳章,時代雜誌「亞洲英雄」、台灣大學榮譽博士、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等,近年林懷民獲歐、美的舞蹈節頒發終身成就獎,表揚他在現代舞

Discovery Channel、英國、德國的電視台以及香港電台曾經製作林懷民的電視紀錄片。2010年,林懷民出版回顧其舞蹈生涯的著作《高處眼亮:林懷民舞蹈歲月告白》。2012年林懷民成為「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的舞蹈類導師,培訓新晉編舞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