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話題

霍英東

建造南沙區

1987年霍英東第一次踏足南沙,南沙屬於其祖籍番禺縣轄地,但當時南沙尚未開發,盡是荒蕪灘塗和小山。但霍英東沿江踏勘所見,南沙距離廣州約50公里,到香港、澳門約30多海裡的地理位置,加上珠三角的密集人口與珠江深水水道,認為此地是發展現代化交運港口的絕佳地點,具備巨大潛在價值。自此以後,霍英東拉開了投資南沙的帷幕。

1988年3月,霍英東在香港召集會議考慮開發「兩沙」(沙滘島、南沙鎮),並成立了「兩沙開發領導小組」,由霍英東任組長。1991年5月,霍英東主張並投資建設的現代化交運港口:虎門汽車輪渡落成,該港口碼頭採用雙層橋式汽車快速輪渡碼頭設計,籍此開通了南沙-虎門的雙層汽車快速輪渡航線,航程只有15分鐘。快速輪渡航線的開通,使得深圳到廣州、東莞到番禺的車程縮短了40至120公里。此後,霍英東又投資近40億元,建成南沙港客運碼頭、大樓等,開通了南沙-香港的航線。

1992年以前的南沙

1993年5月12日,在霍英東倡議推動下,中國國務院批覆設立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1996年10月,在霍英東的指揮下,一艘大型鋁合金四引擎高速噴射客船建成下水,被命名為「南沙38號」,並開啟了第二艘高性能船的製造計劃。1998年5月,更高要求、高水準的「南沙68號」客船下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的李長春亦曾參觀該船試航。但「南沙68號」下水一年多後,當地政府表示為「防止惡性競爭」,一直未準予開航營業。並突然要求繳付逾百萬元的「堤圍費」,事件擾攘近一年,後來由他捐款1000萬元興建的洛溪大橋亦發生收費風波,當地政府聲稱無收過捐款,要向市民徵過路費償還銀行貸款,事件最後鬧大,番禺政府才肯讓步。

1997年6月9日,霍英東當時與多個財團捐款建造虎門大橋,使江門一帶往東的行程縮短近102公里,毋須繞道廣州,之後又興建客運碼頭,使香港至南沙的航程只需1小時15分鐘。

虎門大橋

自1998年開始,霍英東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發展佔地250公頃的南沙資訊科技園,首期由霍英東出資3億元發展,吸引多家大型公司如豐田車廠進駐。2005年霍英東進一步向科大捐款8億元,當中5億元為配合南沙科技園發展,科大已在南沙覓地開設教研院,取錄約600名研究生,加強科研工作。

南沙資訊科技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