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廢物處理方法
  
香港的垃圾初期是使用焚化方法,但這種方法製造了大量空氣污染。及後政府設立了堆填區,將垃圾送往堆填區長埋地下。現在香港用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新界西、新界東北及新界東南,基本上現在香港大部份也分別送往這三個堆填區。 
而在這三個策略性堆填區出現前,香港多個地點也曾為堆填區,現在這些堆填區已經關閉。這些舊式堆填區因為使用時沒有採取足夠的環保措施,垃圾中部份的有機物自然分解,不斷釋放出沼氣及其他污水,嚴重影響環境。所以環境保護署正在這些堆填區進行修復工程,希望減低堆填區對環境的影響。而有部份修復工程更將前堆填區發展成為康樂用途,例如醉酒灣堆填區擬定為葵涌公園以及由船灣堆填區發展出來的大埔船灣高爾夫球臨時練習場。以下為曾在香港出現的堆填區列表: 
	
		
			| 堆填區名稱 | 
			大約位置 | 
			關閉年份 | 
			面積 (公頃) | 
		 
	
	
		
			| 市區堆填區 | 
		 
		
			| 牛池灣堆填區 | 
			牛池灣道/豐盛街 | 
			1977 | 
			7.63 | 
		 
		
			| 茜草灣堆填區 | 
			東區海底隧道九龍入口以西 | 
			1980 | 
			9.15 | 
		 
		
			| 馬游塘西堆填區 | 
			秀茂坪道/將軍澳道/翠屏北邨/曉光街 | 
			1981 | 
			5.53 | 
		 
		
			| 馬游塘中堆填區 | 
			康樂苑/藍田公園 | 
			1986 | 
			10.87 | 
		 
		
			| 佐敦谷堆填區 | 
			順利邨道以西 | 
			1990 | 
			10.72 | 
		 
		
			| 醉酒灣堆填區 | 
			葵青路/荃灣路/葵喜路/葵裕街 | 
			1979 | 
			29 | 
		 
		
			| 新界西北堆填區 | 
		 
		
			| 牛潭尾堆填區 | 
			元朗牛潭尾村以東 | 
			1975 | 
			2 | 
		 
		
			| 馬草壟堆填區 | 
			古洞馬草壟 | 
			1979 | 
			2 | 
		 
		
			| 其他堆填區 | 
		 
		
			| 小冷水堆填區 | 
			舊龍門路以西 | 
			1983 | 
			38 | 
		 
		
			| 望后石谷堆填區 | 
			望后石望發街 | 
			1996 | 
			68 | 
		 
		
			| 將軍澳堆填區第一期 | 
			清水灣半島以南 | 
			1995 | 
			42 | 
		 
		
			| 將軍澳堆填區第二期 | 
			將軍澳工業邨以北 | 
			1994 | 
			  | 
		 
		
			| 將軍澳堆填區第三期 | 
			將軍澳工業邨以北 | 
			1994 | 
			50 | 
		 
		
			| 船灣堆填區 | 
			大埔工業邨以東 | 
			1995 | 
			14.3 | 
		 
		
			| 現正使用的堆填區 | 
		 
		
			| 新界西堆填區 | 
			下白泥曾咀附近 | 
			- | 
			110 | 
		 
		
			| 新界東北堆填區 | 
			打鼓嶺禾徑山石寨下附近 | 
			- | 
			67 | 
		 
		
			| 新界東南堆填區 | 
			將軍澳工業邨以南佛堂洲附近 | 
			-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