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兄弟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中心,離泰國、印尼、爪哇、怡保、吉隆坡都很近。那個時候那裡沒有電影,對中國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玩意。雖然新加坡本地影院不少,但是放的影片大多來自歐美。 邵氏兄弟堅守中國傳統古典題材,帶著6組流動放映車,每組由一人掌管,全套器材在貨架上,然後到鄉下放映一些天一出品的古裝片,極受歡迎。 從1928年開始,邵家三兄弟不斷收購星馬、印尼、泰國、安南的戲院和遊樂場,組成屬於自己的院線和發行網路,十年間開設了110間電影院、9間遊樂場和劇場。邵逸夫其間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和學習當地的技術,1932年,因為局勢不穩,「天一影業」決定遷往香港發展,並建立了「天一港廠」。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香港、南洋地區相繼淪陷,日軍於1942年2月佔領新加坡,邵氏所有戲院充公。淪陷時期,在大哥的主持下,邵氏兄弟依舊堅持以稗史為題材,拍攝一些受普通觀眾歡迎的影片,然而,邵逸夫當時因放映抗日紀錄片、散發抗日傳單,被日本憲兵隊抓走。幸運的是,他未遭嚴刑拷打,兩週之後便被釋放了。 戰後,二哥仁棣回港重建業務,並將「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同時間,邵逸夫與三哥仁枚的新加坡電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軌道。但「父子公司」在港的發展不順,遭「電懋」和「長城」兩大電影公司夾擊,所以邵逸夫決定離開了打拼30年的南洋,隻身來港接掌香港的電影生意;他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