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七月七日

自一九九七年起,每年的七月一日也多了一層意義,而這年也不例外。七月一日清早,我與一眾政府官員、議員、嘉賓等,到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6周年升旗儀式兼慶祝酒會。雖然近來香港天氣經常陰晴翻覆,但那天幸好天公作美,金紫荊廣場上陽光燦爛,升旗儀式在8時正準時開始。我看著天空中飛行服務隊駕駛著直升機敬禮,廣場上身著白色禮服的香港警察樂隊奏著歡快的樂曲,邁著整齊的步伐進入廣場,而其他紀律部隊組成的儀仗隊隨後亦步操進場,接著升旗手和護旗手護送著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來到旗桿下,當特首梁振英先生進場後,遼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五星紅旗與香港特區區旗冉冉升起,我們一邊高唱國歌,一面看著向國旗與區旗行注目禮。升旗儀式完成後,一眾嘉賓回到灣仔會議展覽中心,出席接著的特區政府成立16周年慶祝酒會。在會場上﹐我遇上了多年前初入梨園時一起合作的粵劇名伶林家聲先生與他的乾兒子周振基先生。還記得當年我與林家聲先生於籌款節目中合演了一場折子戲《龍鳳爭掛帥》,促使我與他合作演出我的演藝生涯中第一部粵劇《天仙配》,到現在我還是感激他帶我於粵劇中出道。

到了下午,我出席了香港戲曲節所舉辦的「探索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今存」研討會,大會請來了五位來自五湖四海的講者,包括顧希佳、萬葉、鄭培凱、吳新雷、潘兆民、張松岩,一起討論南戲「四大聲腔」:餘姚腔、海鹽腔、弋陽腔與崑山腔的起源與發展,而香港方面亦有阮兆輝先生及羅家英先生作嘉賓講者。其實香港粵劇的聲腔也受到弋陽腔的影響,雖然如今只剩下《六國大封相》與《仙姬送子》保留了崑山腔與弋陽腔,但從中我們還是看到不同派別的中國戲曲會互相影響。

七月一日的行程真的十分緊密,當日出席了升旗儀式及講座後,凌晨時份我便與羅家英、乾女兒李沛妍乘坐飛機到日本旅行了!我們到達日本時經已是七月二日的清晨,我們登上JR高速火車往目的地進發,而這次的目的地正是充滿歷史遺跡的古都京都。雖然我先前已到過京都拍攝旅遊特輯,但羅家英卻從未到過京都,因此我們這次特地選了京都來漫遊古城,而第一站我們便到了清水寺。在前往清水寺的路上,我們沿途經過了不少充滿古城風情的坡道,到處售賣著當地的特色小吃與紀念品。經過這些坡道與梯級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清水寺的山門 - 仁王門,門的左右兩邊均有一座石仁王像;清水寺前方的建築皆是江戶初期建造的建築群。清水寺因建於清水這地因而得名,建於798年,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佔地13萬平方米。清水寺是以棟樑結構式建造,大殿前懸空的地方由139根數十米高的大木支撐著﹐從遠處觀看這個在山上出現的然大物,真的十分宏偉。

我們這次京都之旅下塌於日式旅館京都五條酒店,那裡設有公共溫泉秀峰閣, 亦有私人溫泉供住客使用。在溫泉館旁有一個供人許願的木架,十分特別。日本習俗除了掛上寫滿願望的小木牌外,還可以把願望寫在白色的許願紙上,把紙綁在木架上許願。這次我們三人亦到了京都另一個著名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 二條城。這個城堡建於1603年,屬江戶時代初期,曾經是將軍德川家康的寓所。他創建了幕藩體制,其所建立的江戶幕府其後統治日本達264年,到了1867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同樣在這地方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令二條城變得有名。由於日本七月已經踏入夏天,陽光猛烈,所以我當日買了二件「法寶」,第一件「法寶」是一把漂亮的油紙傘,我打算帶回港後,試著把這傘放到粵劇表演中作道具。另一件「法寶」就是防曬手套,把它帶著手上,既能遮擋陽光又不悶熱,手掌位置更設有防滑物料讓駕駛人士用使用。日本不單完善地保護過去的歷史文物,同時又能不斷創新,設計更多新穎實用的產品,而我相信香港亦正朝著這個方向進發,保育環境之餘,亦繼續發展文化產業,迎接更好的香港回歸十七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