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二月一日

明年一月,由農曆年廿七至年初一,一連五天,西九將會推出「西九大戲棚」,連場好戲開鑼,也意味著藝術文化終於正式進駐西九。

其實這次活動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就是象徵西九文化區工作啟動。從一九九八年西九文化區計劃推出至今,這一個時刻真的來之不易,可能正因如此,我們一群委員都急,很早以前,已急著討論文化區工作開始的歷史時刻,討論第一炮活動的經費,討論第一個進駐的團體……等了又等,急的又何只一人或一個藝團,對於進佔西九,大家都朝思暮想、蠢蠢欲動,但西九搶灘的任務要落在誰身上,可是含糊不得、草率不得。

我身兼西九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和香港八和會館主席,老實說,心裡是有偏私的,其實委員會中誰又沒有為自己的藝術界別存一點私心?委員會中雲集各人,用意也在於此,所以我提出由粵劇界率先登陸西九時,本以為會遇上一場硬仗,沒想到卻聽不到半點反對的聲音,大家都覺得由本土傳統藝術率先進佔文化區適合不過,為西九打響頭炮的重任,就順理成章落到香港八和會館上。

粵劇贏得重任,其實還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場地,畢竟現場還沒有任何正式場館,而粵劇要搭建臨時場地並不複雜,更可謂駕輕就熟,每年周遊香港搭棚演出的神功戲還會少嗎?而且農曆新年等等喜慶節日,正是傳統廣東人想起神功戲的日子。這一個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的傳統至今仍然廣泛流傳,即便是現代化的香港,七夕、廟會、盂蘭等等,特別是天后誕,神功戲戲棚還是到處可見。

天時地利都落在了粵劇界上,連「人和」的優勢我們都佔了。神功戲製作,我們一群老倌樂手師傅一呼百應,那自是不用說;宣傳推廣方面,我們更是集各家之大成,新派傳統、中式西式,大家撞在一起,各自展現藝術功架,單是「西九大戲棚」這個名字,簡簡單單,又盡見氣勢,背後其實花了不少心思,我自己就相當喜歡。

另外在一月十九日、二十一日、二十四日,我們請來五位現代藝術家舉行戲棚展覽,包括朱興華、陳餘生、吳爾夫、楊嘉輝、朱力行。當中吳爾夫(Michael Wolf)將會為我們一眾大老倌拍照,以金魚街大排檔、堆貨區為背景,配以花面、大扣等等不同造型,突顯大戲走入人群之中,屬香港地道文化藝術,對於這位德國攝影大師的作品,我由衷期待。

西九大戲棚將於廣東道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地段(毗鄰尖沙咀消防局)舉行,鄰近港鐵站,位置十分理想。其實說起來,已經數十年未曾有戲棚在市區搭起,如今有機會在戲曲中心落成前藉此小試牛刀,難得之餘,亦讓我和一群粵劇界朋友先在西九止渴一下吧。

好戲一月十九日正式開鑼,一連四天五場,一月二十四日還有粵劇電影免費放映,這一次活動雲集西九、八和還有各方好友幫忙,人才之鼎盛、規模之龐大、形式之多樣,令我不禁沾沾自喜,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星期四舉行記者會,星期五門票公開發售約一小時便火速售罄。不論工作人員還是觀眾戲迷,在此我對大家的支持,再一次致以萬二分的感謝。

千盼萬盼,終於盼來西九啟動,還盼來一個如此重要的機會,我喜不自勝同時,也希望與各位粵劇界朋友共勉:對大家支持的最好回應,就是我們全力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