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二月四日

吾家有喜,我不怕孩子小器,事關女兒已經亭亭玉立,就大聲跟大家說,我和羅家英膝下喜添千金,收了一個契女兒李沛妍。

羅李結誼,背後其實有一段很長的故事。羅家英和李奇峰都來自梨園世家,兩家早於上一代已經是朋友。李奇峰父親是著名粵劇編劇,羅家英的父親羅家權則是知名丑生,兩人經常在戲台合作,而李奇峰和羅家英後來成為同門師兄弟,到了李沛妍,羅家和李家的粵劇緣其實已經進入第三代。

緣結三代,真的殊不容易,中間還頗有一番曲折。李奇峰早於七歲便繼承亡父遺志,投身戲行,幫忙母親供養弟弟。雖說本意是為口奔馳,但憑藉個人天分和藝術要求,李奇峰的演藝之路平步青雲,六七十年代成為炙手可熱的當家小生,可惜後來遇上六七暴動,香港百業蕭條,李奇峰逐漸轉往美國登台,最後更決定在彼岸落地生根,棄舞台而進商場,當起生意人。

李奇峰與同樣本為粵劇紅伶的太太余蕙芬生了一個女兒,生意越做越好,與梨園的緣分似乎就此丟淡,直至一天女兒突然說要演大戲,李奇峰還只是叮囑女兒專心學業。轉眼間女兒順李奇峰所願,在美國衛斯理大學畢業,投身社會工作幾年,不過梨園夢顯然沒有成了過眼雲煙,當女兒表明爸爸的囑咐都辦到了,她要學大戲時,李奇峰終於知道女兒的決心。

於是,香港梨園迎來李家第三代──李沛妍。李沛妍對粵劇的決心和熱誠,與她爸爸一樣,自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李沛妍自幼留有一把長髮,一直不剪,頭髮越來越長,後來甚至到了不好打理的長度,小女孩還是堅決不剪,我們一群長輩都百思不得其解,到近年李沛妍正式入行,謎底才總算揭曉。原來小女孩當初的堅持,就是為了日後用自己的頭髮做一條粵劇戲妝用的長辮。

李沛妍對粵劇的熱誠,身邊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至於她的功架,我想不少觀眾都在《德齡與慈禧》中見過了。李沛妍還屬於初起步的新秀,不過我們看過她演出的德齡之後,感覺都是滿意的,而且最重要的她肯用心學習,表現雖然還需要磨練,但將來會在台上發出更耀眼的光芒,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羅家英膝下多了一個女兒,半開玩笑地說肩上擔子重了,其實也所言不假,教育女兒的責任自古不輕,他願意挑起重擔,對李沛妍有所期望,自然是原因之一。羅家英穿得起李沛妍送的西裝,就要披上父親的模樣;送出了金筷子金飯碗,就是要契女兒豐衣足食,而這一份衣食,當然是要由自己教育李沛妍賺回來。

嚴師出高徒,嚴父棒下出孝兒,「高徒」和「孝兒」應該都是羅家英的對契女兒的期望,李沛妍恐怕以後得加倍努力。私心裡,我也很期待她將來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