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七月二十五日

近幾天聲帶發炎,還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許是由於早前視察陝西時天氣太乾燥,回來後又急匆匆投入一連串訪問宣傳之中,當然一些動氣勞心的報道,對我的病情都有莫大「裨益」。

關於我托市的報道,其實事情很簡單,我分別付出了三千多萬元和一百多萬元買入一個單位和一個車位,之後想再買入一個車位時,發展商說要輪候,第一批業主獲分配車位後,剩下的才能再發售,我也就等了,同時也跟發展商討論了一下價錢問題。買賣之中想議價、討優惠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我已經付出了一個不小的數目,我當然想爭取優惠價,最後發展商向我提供一元車位的優惠,算是投桃報李吧,我便答應出席業主茶會(最後茶會取消了)及提供相片讓發展商公開我是樓盤業主之一,期間一切都是真金白銀依足法律程序進行,而且一個單位兩個車位我都是自用的,我自問無愧於心,事情其實也就那麼簡單明瞭,要多說甚麼都說不出。

聲帶發炎,開不了口,工作一長串,我還是得留在家中好好休養,沒想到養到最後,又養出一肚子火。我在家裡休息最大的娛樂就是看看電視,留意新聞,昨天看到消息,溫州高鐵發生追撞慘劇,六節列車出軌,四節更掉下橋,當時就覺得震撼,深知傷亡數字必然驚人,心裡默默哀嘆婉惜,沒想到之後報道鋪天蓋地,緊貼追蹤之後,卻是越看越火。

鐵道部將事件歸咎於天災,認為列車被雷暴擊中停頓,令尾隨列車收掣不及,釀成慘劇,之後閃電式將上海鐵路正副局長、黨委書記三人免職,甚至沒有經過任何調查,這一種問責方式是真的「問責」了嗎?他們下台,甚或再鞠躬多少次,對事情又有多少幫助呢?錯了,當然需要道歉,但大家更需要的是真相的調查、合理的交代。

第一,事情真的是天災嗎?不用專家開腔,一般人聽到鐵道部的解釋都不免會有這樣的質疑。無疑事情發生時確實雷電交加,但鐵道既然設在空曠地方,總不會事先沒有預想到要設置避雷裝置吧。香港、台灣,以至日本專家聽到意外都即時表示,避雷裝置是肯定的,而且車道上設有間區,即是規範了安全距離,每一間區之中只容許一列列車出現,換言之前方列車停下了,後方列車應該會自動減速或停下,追撞事故簡直是匪疑所思。

第二,事情人禍因素有幾分?鐵道應該設有中央監控室,即使列車自動操作或煞車系統失靈,但中央監控室的人員應該清楚看到各列車的位置,為甚麼不能預早警告兩輛涉事的兩輛列車,避免慘劇發生?另外有人懷疑鐵道存有豆腐渣工程成分,避雷設施、安全系統都沒有合規格地建設好,對這點我是不願相信的,大型工程不可能兒嬉至此,不過有關當局還是應該徹底檢查全國高鐵的基本安全系統,以釋公眾疑慮,也好重建大家對內地鐵道的信心。

第三,事後處理是搶險救人,還是草菅人命?根據許多目擊群眾和網民所說,事發後市政府積極救人,民眾亦自發當起義工或到醫院捐血救災,大家本來都十分積極,直至鐵道部接手指揮工作。指揮部在事發後三個小時便宣佈現場無生命跡象,出動重型機器切割車廂,七個多小時後便已經宣佈停止搜救,更陸續出動大型挖土機在現場挖出十米深坑,把車廂掩埋、壓碎。短短數小時便放棄了車廂內恐永遠成謎的生命數字嗎?真的沒有人正活著等待救援,或者死後等待被發現,再回到親人身邊嗎?事實證明不是,就在當局出動大型挖土機近八小時後,抗命的溫州特警在現場救出一名兩歲半女童。

感性上說,猶記得三月日本大地震後,當地把死難者的遺物都整齊收進箱子中存放好,等待家人認領,這次比照之下,落差還真的很大;法理上說,普通車禍現場都要封鎖,詳細蒐證調查,事後涉事車輛還要被拖走進一步檢驗,溫州如此重大事故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完成調查麼?感覺上卻更像是有關當局急著盡快通車。

近年國內事事要快,發展要快,基建要快,各省各市追著標榜發展速度,列車速度更是要快上加快,短短十二年,高鐵在各地迅速落成通車,全國剎那間就像競相賽跑一樣。一切發生得那麼快,大家真的準備好了嗎?基礎打好了嗎?我們有足夠的人才培訓、科技資源面對這一場席捲而來的發展嗎?

奧運、世博、神舟升空,一切都足以證明了中國的能力和發展,不過凡事欲速則不達,世界早已知道巨龍崛起,我們沒必要拼死往前衝、往前趕,平穩正常的發展才能造就出長遠持久的驚人成就。

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說得好:中國,請你慢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