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六月十二日

常言道人生如戲,其實豈只是如戲那麼簡單,這星期我的人生就被一場場大戲鋪天蓋地,不過每一場都是好戲。

中國戲曲節開鑼,重頭戲自然是少不了,一部《霸王別姬》,氣勢磅礡、哀怨緋惻,兼而有之,不過作為戲曲節重點項目,一般演出未免單調,這次有關單位便找來羅家英,夥拍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依弘,來一場京粵混合的《霸王別姬》。

京劇、粵劇台上短兵相接,會不會水火不容,不倫不類?其實追源溯流,中國戲曲各大派基本上都殊途同歸,只要細心編排,分好曲段對白,京粵沒有不能融和一體之理。當然始終涉及不同範疇,事前的磨合和準備絕對是少不了的。很久之前,羅家英便特別帶同香港的樂師,到上海與史依弘排練,互相熟悉對方界別的曲韻;而在演出之前,史依弘亦特別提前到港,與羅家英和戲班練習,務求令這一次破天荒的京粵合作令人耳目一新、印象難忘。

羅家英和史依弘在各自的界別都可說是老行尊,結果這一次大膽的合作有沒有老貓燒鬚呢?想當然是沒有,當晚我在台下看著,覺得效果相當好,鑼鼓運用、唱腔配合、對白交流……各方面都可說是恰到好處,絕對不是因為台上的是羅家英,所以我眼裡才出了西施,當晚其他觀眾的如雷掌聲都是很好的證明,之後我還聽到了不少好評呢。

大家常說粵劇已經僵化,沒有活力,這一次的合作,正好可以讓大家看到粵劇是有生命、有回應的藝術。雖然近年粵劇的生命因場地、人才等等問題面臨考驗,但是再艱難,只要有人願意投以熱誠和生命,粵劇就可以繼續下去,除了我們一班捨不下的中堅,更重要的當然是新血的加入。

在推出《德齡與慈禧》的時候,我們特意帶出了兩位新人,就是分演德齡AB角的謝曉瑩和李沛妍,曾經進場的朋友一定會記得。這星期五六日一連三晚,她們便在葵青劇院演藝廳再有一部重頭戲擔綱演出,《秋雨菱花姊妹情》。

《秋雨菱花姊妹情》講述姊妹倆之間的鬥爭情仇,謝曉瑩與李沛妍所飾演的姊妹,當年曾由女姐紅線女和仙姐白雪仙演出,父親一角還有羅家英父親羅家權坐陣,可說是黃金組合。珠玉在前,不單是兩位新人,對我們一班幕後助陣的前輩來說都是有壓力的,謝曉瑩還要負起編劇重責,絕對是一項挑戰。

不過給機會新人,當然不是給了機會便置之不理,事實上會把重新編寫劇本的責任交給謝曉瑩,也是因為之前《德齡與慈禧》的劇本她曾經幫忙,羅家英覺得她在這方面是可造之才,所以這次才會委以重任。當然劇本寫好之後,羅家英還是會認真細閱,給予意見,而在排戲期間,各演員都會各自提出想法,劇本邊排邊改,這在粵劇界算是史無前例的做法,不過不失為一次很好的新嘗試,對新人來說,能夠廣納各方意見,應該也是不錯的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羅家英這次除了充當編劇老師外,還繼承了父親溫時雨的角色,絕對用心用力。其實新劇本、新製作,往往就等於更大的投資,所以粵劇界能夠以新劇本培訓新人的機會不多,所以香港粵劇界新人一般都會承襲前輩舊劇演出,這樣固然可以吸收前人演技和經驗,但是或多或少會扼殺了新人發揮和創作的空間;如果用新劇本演出,新人發揮多了,但沒有前人借鏡,有時候又或許會更無所適從。

怎樣培訓新人,我們都不敢說出一套準則,對新人來說唯一不變的定律,應該是有機會就好好把握,這點謝曉瑩和李沛妍都做到了。《秋雨菱花姊妹情》演出順利,我、羅家英、李奇峰三個幕後一手推動的人,連續三晚向葵青劇院準時報到後,今晚總算可以鬆一口氣,這口氣一鬆,才發現我們三人的壓力也許不比她們小呢。

不過這一口氣鬆得是早了一點,不消片刻我便想起家裡的外傭放大假,家中買菜煮飯、打掃放狗我都要一手包辦,柴米油鹽醬醋茶,未來可還有得我忙呢。

想起不久前《居家兵團》內的黎嘉嘉,最近我還真的要感慨人生如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