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三月六日

「民生問題不單是重要經濟、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作出了以上的陳述,而總理溫家寶其後亦在會議中強調了這一個說法。民生簡單而言,就是人民的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只是簡單不過的事情,不過正因為是基本,所以一旦動搖混亂,建立在其之上的一切,包括國家整體,都會跟著亂。民怨一起,就會變成政治問題,回心一想,這是不是很像在形容香港的情況?

通脹影響民生,其實這是全球都面對的問題,溫總理這次的工作報告連同十二五規劃一起公佈,開首便把民生放在第一位,針對通脹,強調必須保持價格穩定,作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而提出要抗衡通脹的最具體範疇,便是近日香港人十分關注,叫苦連天多時的樓價問題。香港樓價炒風熾烈,內地房地產價格同樣急升,而為保障人民居住問題,除採取措施遏抑樓價外,中央政府還將會興建一千萬套保障性住房(即類似香港的公屋),為白熱化的房地產問題降溫。

然後我又不禁要想,內地可以興建保障性房屋,香港真的不能復建居屋嗎?如果不可以,政府又怎樣保障市民在樓價颷升之下安居?

安居之後,就是樂業。中國以農立國,至今十三億人口之中,仍然有近七億人從事農業工作,所以未來五年政府仍會在農業上大力著墨。只要中國農業穩定,不單保著了七億人的飯碗,同時也可說是讓中國自給自足,保障了十三億人的一口飯。而且如果能夠支持內需,某程度上亦令通脹問題更易控制。

香港失業率不高,但人人有工做,不代表人人可以餬口,最少不是有尊嚴地餬口,最低工資五月才生效,香港工人未來的工作保障,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教育方面,今年的會議特別提及要加快建設世界一級大學,落實助學制度,強調要所有學童在任何教育階段,都不會因家庭經濟環境而失學。具體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商討和落實,不過透過會議中的強硬字眼,已經可以感覺到中央對推行普及教育的誠意和重視。

回顧香港,教育制度改了又改,人口老化,政府盈餘,本是推行小班教學、提升教育質素的契機,甚至進一步延展免費教育,可是香港政府卻一一否決了以上建議。

通脹、房屋、就業、教育,其實哪一項不正是香港現在面對的嚴峻問題呢?百物騰貴;樓價嚇人;新一代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人口老化,殺校還是推行小班爭論不休……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存在已久,不過香港政府給了我們怎樣的回應呢?派錢應該皆大歡喜,諷刺的是市民還是失望,因為派錢,到底解決了甚麼?而派出去的錢,其實又可以用作解決多少社會問題,紓緩民苦?

當然,香港與內地經濟和社會結構都大有不同,這樣比較或許不公平,而香港確實也有推行一些措施,只是力度和效果確實有大大的改善空間。

今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特別花了相當篇幅,提到支持香港金融發展,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希望香港發揮優勢,配合周邊省市創造機遇,開拓經濟發展。港人當然都希望不負國家厚望,為香港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不過正如溫總理所言,民生始終是根本,如果香港不能好好處理內部問題,一切經濟發展、金融偉論都只是空談。

政治是一門難懂的課,即使參政多年,到今天坐在人民大會堂之中,我還是抱著邊學邊開會的心態。在這次十二五規劃開始的重要會議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相信香港政府和香港市民在同一時間,從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都上了寶貴的一課。

經一事長一智,以後要如何做得更好,這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