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一月十六日

由一九九八年董建華提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概念開始,經歷領導班底易手,再經歷招標、天幕概念,然後二零零六年推倒重來,然後又招標、三選一還是三合一的爭拗,擾擾攘攘,轉眼曾蔭權亦快將卸任特首,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卻仍然只是一塊爛地。

西九計劃一波三折,過程就像唐僧取西經,仿如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西九是一個大計劃,是一個大夢想,經歷磨難在所難免,而且我們都本著唐僧的堅毅和信念,走過了許多個年頭,不惜千里取「西經」,招標、設計、顧問、計劃上,都不時參考外國的成功例子,還從西方請來了一個精英分子坐陣,可惜還是避不開又一次的劫難。

去年八月,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謝卓飛帶著滿腔熱誠從英國遠赴香港,希望出一分力,成就香港藝術界的一個夢想,可惜不過短短五個月,西九又逢一難,謝卓飛因病請辭,霎時間議員和社會各界都大表關注,謝卓飛的「病因」到底是甚麼?是西九管理局的錯,還是謝卓飛健康的錯?昨天西九薪酬委員會主席單仲楷在立法會爆出,西九管理局成立不足兩年,已經有十五人先後離職,流失率達百分之二十五,公眾譁然,西九亦被冠上「文化百慕達」的稱號,議員和媒體關注西九管治架構問題,我聽了只能唏噓。

我敢說,每一個加入西九管理局的人,大家一開始都知道西九的道路不易走,計劃太大,期望太多,但大家依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抱持的不過是一腔對藝術的熱誠。我自零八年起出任西九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委員會主席盛智文不時會與我們開會討論,交流意見,大家都很熱心、很認真地在為一個一波三折的夢而努力,只是挫折多、成果少,士氣又怎能不低落呢?不過當然,士氣有低落的時候,但我開會時看到的,往往是更多更多的熱誠。

其實謝卓飛來港履新以來,我看到的是一個躊躇滿志,滿腔抱負的行政總裁,當然我們不能期望世上有任何一個人會全然瞭解一切藝術範疇,遠度重洋的謝卓飛會面對的文化衝擊和困難也是可想而知。不過作為一個行政總裁,最重要的是有政策和遠見,這些條件謝卓飛都具備了,而且謝卓飛願意去瞭解和聆聽不同藝術界別的意見,即使是香港八和會館一個小小的藝術團體,在謝卓飛任職的短短五個月期間,都有幸可以跟他作出兩次交流會面。我可以證明謝卓飛對西九的熱誠,最終西九卻失去這樣一個人才,我只能嘆息香港和謝卓飛有緣無分。

謝卓飛離職,流失率高企,西九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和班底急謀對策,增加人手,調整薪酬,希望可以挽留人才,踢走「文化百慕達」的惡名。人事方面的問題,我不是專家,不敢亂獻計策,不過我覺得西九現在的團隊都十分專業,只要我們對這一個宏大的藝術夢還有所堅持,也許再加上大家的一點點關注,政府的一點點幫忙,我想哪怕未來還有多少磨難,我們都可以堅持下去,最重要是我們的堅持不會化作流水,最重要是修成正果的那天不會一拖再拖,因為粵劇界戲院不足的問題已經逼在眉睫了,我們已經不能再等下去了。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一九九八年至今,十多年過去了,我只希望西九不會永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