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月五日

零四年南亞海嘯令南亞飽受重挫,滿目瘡痍的景像還歷歷在目,傷亡數字以百萬計,如今又一場海嘯來襲,雖未見實質傷亡,但巨浪卻席捲全球,禍害極大。

我指的,當然是近日教坊間上下,或富或貧都人心惶惶的股市海嘯,隨著每日股市的曲線急速起伏,至最近經常直線急速下滑,當中翻起的白頭浪,足教各位股民觸目驚心,而這一重重巨浪的源頭,得追溯至美國的次按危機。

要說及這一場次按危機,又得從九一一事件說起。從二零零二年開始,在技術股暴跌和九一一事件的雙重重擊下,美聯儲開始不斷地降息,此舉使得低收入家庭能夠承擔按揭貸款,為住房市場打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加上隨後的一系列金融措施,終終打開了這道攔蓄洪水的閘門。

美國貸款和按揭本為銀行的優質產品,必須經過嚴格審查,並無不良記錄人士方可進行借貸,但隨著一系列金融措施推出,低收入人士及借貸記錄不良人士均可進行次級按揭,而隨後銀行措施逐漸放寬,虛報資料、拖欠供款、詐騙貸款的案例越來越多,海嘯的徵兆在當時已清晰浮現。

年初美國兩家最大房屋按揭公司房利美和房貸美率先爆發危機,美國財政部逼於無奈把兩家公司收歸國有,避免金融市場一瞬崩潰,但巨浪已經翻起,而且一發不可收拾,不經不覺已演變成滔天巨浪。最近國際金融機構及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率先成為巨浪下的犧牲品,宣佈清盤,而巨浪亦在這瞬間急速爆發,擴散全球,香港也有不少購入雷曼債券的苦主,一瞬間血本無歸。

終於有一個金融巨頭在巨浪中倒下,霎時間一眾股民仿如驚弓之鳥,再有金融機構倒閉的傳言此起彼落,A國際金融機構要倒了,E銀行又快將清盤,一眾小存戶、投資散戶每天都坐立難安,深怕隨時會被巨浪吞沒。

這時候美國推出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希望力挽狂瀾,預備隨時搶救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制止金融市場連鎖倒閉的骨牌效應,不過可惜因為總統大選在即,還有部分議員關注的道德風險問題,方案在眾議院以205票贊成,228票反對下,未如預料般獲得通過,消息傳出,股市隨即應聲大幅下滑。

美國政府隨即加緊修改方案,並四出尋求支持。新方案由七千億美元增至八千五百億美元,加入了「提高銀行存款保險上限至二十五萬美元」和「政府注資一千億美元對企業與中產階級減稅」兩項條款,最終於星期五以263票贊成,171票反對下,獲眾議院通過,不過股市並未如預期般應聲回升,畢竟大家都終於清楚明白,海嘯危機不會在一時三刻解除。

金融海嘯既已席捲全球,多個金融強國人人自危,歐洲想當然也會是重災區之一,歐盟便於昨天特別召開峰會,商討應對政策,但政府應否干預市場經濟,應否以納稅人的錢來援助一批「賭」股票和濫用借貸機制的人,始終存在極大爭議,結果歐盟的小型金融峰會未能達致共識的整體救市方案,不過各國都承諾會致力挽救本身出現問題的銀行,但有關措施對海嘯的抵禦能力有多強,真的誰也不敢擔保。

香港也推出了五項為期半年的措施,增加市場流動資金,舒緩金融市場壓力,不過始終未能解決市場信心問題,購入雷曼迷你債券苦主的聲音仍然在耳邊迴旋,頓足痛哭、畢生積蓄化為烏有的申訴仍然言猶在耳。

老實說,我從來沒涉足過股票市場,對金融體制的運作不甚瞭解,以上所言也只是基於從報章電視看到的報道,這一次金融海嘯應該怎麼化解,我也說不上來,一眾雷曼苦主到底應該自負投資盈虧的責任,還是政府、金融機構應該為他們負責,我也不敢妄斷。不過如果真如一些苦主所言,是銀行推銷手法有問題的話,政府好應該好好調查和跟進。一批年老的投資者尤其值得關注,他們後半生可能都靠那微薄積蓄,卻在銀行再三游說下購入一堆聲稱穩賺且穩健的投資,結果卻血本無歸,是應該怨自己蠢,但向他們猛下迷藥的經紀亦絕對責無旁貸。

我只能說一句,投資必然存在風險,「瞓身」的做法無疑是有機會一朝致富,但同樣有機會瞬間一無所有。有人說一個人的積蓄應分為三部分,三分一投資房地產;三分一作其他投資;三分一應該放在自己身邊。

我不會股票、債券甚麼的,堅守小女人之道,只投資房地產,買賣房子,其實當中還是存在風險,不過相對而言,這當然是較安全的投資。

其實香港也經歷過好幾次金融動盪,九七金融風暴、八七股災,每一次都有朋友在身邊跟我說:「你可好了,不用虧蝕」,我只能回應「我也從來沒有賺過」。

不過想來也對,從來不去賺那些錢,也就不用去承擔那些風險吧。

世上始終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更沒有穩賺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