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九月二十八日

提及這星期的全城焦點,當然不得不提「神舟七號」(「神七」)。繼奧運以後,「神七」今年再次令中國吸引全球目光,中國人再次為自己的國家感到無比自豪。「神七」的動向,太空人的一舉一動,都令大家十分關注,而我當然也是其中一人,而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對神七亦有機會有更深的瞭解。

應TVB新聞台邀請,我在星期五參與了《中華看神舟》的節目,與其他藝人一起分享對「神七」的看法。這次節目由CCTV、TVB、TVBS及澳門電視台聯合製作及直播,而且屬新聞時事節目,作為一個藝人參與這樣的節目,對我來說是挺新鮮的,當然也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一起見證「神七」的神話。

「神七」的確寫下了中國人,甚至全球的一個神話,而這個神話的關鍵,亦即這次「神七」的重要任務,是太空漫步。

九月二十五日晚上,「神七」載著三位太空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及景海鵬遠征太空,展開中國史上第三次載人飛船的太空探索之旅,同時背負太空漫步的重要使命,為中國未來航天科技作出重要試驗,為以後「神八」、「神九」及「神十」的計劃奠下重要基石。

九月二十七日下午,翟志剛與劉伯明分別身穿中國製及俄羅斯製太空衣,進入軌道艙,預備展開這項歷史任務,相信這一刻不單遠在太空的三位太空人和北京航天城指揮控制中心投入了萬二分的專注與緊張,相信所有在電視機旁觀賞直播的觀眾都屏息以待。

下午四時多,穿著國產太空衣的翟志剛開始拉開軌道艙艙門,走出太空,成為首位漫步太空的中國人,亦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成功進行太空人艙外活動的國家,意義深遠,而且這一次行動,亦足以證明中國航天科技雖還屬起步階段,但不論國產火箭、太空艙、太空衣,都已經達到相當水平,而且翟志剛還在劉伯明的協助下,完成出艙活動,取回艙外裝載的固體潤滑實驗試驗樣品,為中國航天研究再立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整個過程其實不長,三位太空人其實都經過嚴格訓練,即使任務完成後心情再興奮、再激動,相信過程期間他們都是冷靜沉著地應付各個步驟和程序,反而我和電視機旁的各位,心情起伏可就大了。

太空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無重狀態下是怎樣的一個環境,畢竟大部分人只能想像,我們都習慣了腳踏實地做人,打開門走出去似乎是平常不過的動作,但在太空當然又是另一回事,而且看到翟志剛多次打開艙門嘗試失敗,心情更是焦急,及至看到他爬出軌道艙,剎那間又有種失真的滑稽感覺,就像是一部科幻卡通,藍色的地球和漆黑的背景,過了好一會兒才讓我有了實在的感覺,及至翟志剛揮舞劉伯明遞上的五星紅旗,心中又瞬間充斥了驕傲和感動。

雖然中國航天科技晚了美國和蘇聯數十年才發展,但現在我們終於成功了,而最值得驕傲的是,這次的成功建基於中國自己開發的產品,而不是購自外國的產品。

其實這次成功,中國航天科技佔有一重要位置外,三位太空人的合作也十分關鍵。翟志剛為中國親身探索未知的宇宙,固然成為焦點,但如果沒有劉伯明的協助,翟志剛亦難以獨力完成使命,而且其實劉伯明當時亦有機會探身出軌道艙外,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一窺這一片無垠,但他穩守崗位,助翟志剛執行任務,而景海鵬在返回艙的監控也相當重要。

今天下午,返回艙成功在內蒙古四王子旗著陸,三位太空人完成任務,可謂凱旋而歸,不過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才剛剛開始,中國已經部署了長遠的太空站興建計劃,至下一次「神舟十號」載人升空時,太空人很可能在太空已經有一個穩固的基地。

太空似乎遙不可及,到底為甚麼要大費周章登上太空呢?是基於人類對未知的追求與好奇,也基於更實際的需要。在太空,我們可以更好地監察地球的氣候和環境,而正由於太空存在無限未知,所以也存在無限可能,地球面對日益嚴重的糧食、燃油、污染問題,太空會不會藏著某種解決方法呢?這個真空空間裡其實充斥著無限問號與答案,都有待我們一一發掘。

當年「神五」、「神六」載著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回到地球後,我在香港大球場親自迎接過他們,向他們致敬和恭賀,這次未知道會不會同樣有機會跟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見面,所以讓我借這一個機會,在這兒向他們致敬,祝賀他們為中國寫下一章重要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