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九月十四日

這個月的二十四日和二十五日,我將會在「粵劇戲台」《數風雲人物還看今朝》的一系列演出中,參演《萬世流芳張玉喬》一劇,最近自然是忙於練習戲曲。

說起這次演出,當然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粵劇戲台」創辦人與這次演出的發起人李奇峰。

奇哥李奇峰生於粵劇世家,父親是著名粵劇編劇李鑑潮,母親是戲劇團小武,太太余惠芬也是知名花旦,二人早年都為粵劇發展作出極大貢獻。曾經與文千歲、林家聲叱咤戲壇的奇哥,特別著重提攜後輩,早年便帶領羅家英、阮兆輝、尤聲普、梁漢威、李龍、戴信華等組成青年粵劇研究所,並於一九六九年改組成實驗劇團,在粵劇界作出種種嶄新嘗試。奇哥在粵劇界的先鋒地位無人不曉,很早以前奇哥便明白到要令粵劇得以生生不息地發展和傳承,除了提攜新人外,向其他劇種學習亦非常重要,所以帶著羅家英一起向呂國銓虛心學習京劇,其後更與尤聲普一同得京劇大師李萬春收為徒,加上其他種種試驗,奇哥可謂帶領一班生力軍,為粵劇界寫下了不少新里程。

想來能夠對粵劇有這份抱負和雄心壯志的人,當今真的屈指可數,而奇哥對粵劇的熱心和醉心,可謂絕對是粵劇界之福,可惜其後奇哥舉家移居美國,淡出粵劇界,近二十年都在異邦經營貨運及酒店生意。憑藉奇哥的才幹和堅毅精神,生意當然也有聲有色,奇哥還成為當地著名僑領,而奇哥會積極重返粵劇界的機會,似乎不高。

那奇哥為甚麼會毅然捨棄美國的生意,重歸香港粵劇界呢?奇哥女兒李沛妍在這件事上便擔任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奇哥雖已淡出香港粵劇界,但粵劇當然並沒有因此淡出奇哥的生活,奇哥對粵劇仍然有份難捨的喜愛,而他的女兒自幼耳濡目染下,也對粵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過她聽從父親的囑咐,努力唸書,自波士頓著名大學畢業後,又努力工作,吸收社會經驗,然後一天,她突然對父親說:「你要我做的,我都做了,現在該是我做喜歡的事的時候了」。

李沛妍所指的當然是粵劇,雖然李沛妍沒有接管奇哥的生意,但誰能說這不是另一種女承父業呢?而且奇哥對女兒投身粵劇,比起女兒投身商界,應該更為欣喜吧,對女兒亦是全力支持。

要在粵劇界發展,沒有地方比香港更好。於是,奇哥毅然結束了在美國經營不俗的生意,父女倆齊齊回流香港粵劇界,奇哥又再在粵劇舞台上擔任起積極的角色。

彼邦一切安好穩定,生活無憂,奇哥卻毅然捨棄一切,重投前景未明,路途多變的香港粵劇界,是因為女兒的理想,也是奇哥本人的宏願:在商場上豐收多年,是回餽粵劇界的時候;女兒的決心也不比父親弱,自幼便留有一把長髮,長及腰臀,年紀輕輕時長髮已隨伴在側,即使一班長輩要求她割愛,把頭髮賣作粵劇頭套之用,她卻始終不肯,這次回港後卻把青絲盡剪,原來多年不肯割愛的原因,是自幼已決心把青絲化為頭套,留為己用。

本著要做便一定得做好的決心,奇哥親自指導女兒,又重回香港八和會館擔任理事,在會務上對我多有提點和支持;又積極整理和保留粵劇界各項珍貴資料和資源,推出老倌的傳記,現在便正與香港大學合作,預備為梁醒波推出著作,作為後世參考的珍貴資料。

奇哥尤其著重新人培訓,深明現今粵劇正面臨嚴重青黃不接的問題,除了努力培訓新人外,也知道記錄良好劇目,以免失傳的重要性,所以奇哥打算每年都作一兩次大型演出,精選劇目,當然是為了推廣粵劇,但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錄影,把好演員好製作完成的好劇本,作為參考教材。

其實近年看來我是跟粵劇關係密不可分,但因電視台的工作,我參演粵劇演出的次數少之又少,只偶爾演出神功戲,而且一般而言,我是不會跟人合演一個檔期,在一次大型演出中只參演一兩天的,不過這次奇哥的熱心確實打動了我,更重要的是我也很認同他的理念。奇哥說當今飾演張玉喬的最佳人選是我,對此我受寵若驚,只希望屆時演出能不負奇哥厚望。

其實老實說,香港現在如此有規模的大型粵劇演出已不多,而且還要如此陣容鼎盛,台前有阮兆輝、尤聲普、任冰兒、呂洪廣、羅家英等等當紅老倌;幕後有高潤權、高潤鴻等最佳音樂拍檔,加上完整認真的宣傳,記者會加上電視、報刊廣告,整個製作嚴謹而完整,不論入座率如何,能夠與眾多高手一起參與其中,我已經覺得十分開心,也全心希望可以為大家送上一次好的演出。

下一次再有這樣認真嚴謹又製作完善的演出會是甚麼時候呢?我相信只要繼續有對粵劇充滿熱誠和鬥志的朋友在,那個時間應該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