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八月十七日

剛欣賞完奧運馬術比賽,比起其他運動項目,馬術比賽大概真的少了一點緊張刺激的元素,但看到一眾頂級選手的表現,我倒不覺得馬術如一些觀眾所說般沉悶,而且今天晚上現場氣氛十分好,丹麥、德國、英國等的支持者,在參賽者完成項目後,都會搖旗吶喊一番,他們臉上還塗上了國旗等圖案,連服飾也分外奪目,他們的氣氛比起主辦城市香港的觀眾更熱烈。

不過也難怪,香港人最熟悉的,畢竟是賽馬,而非馬術,許多人進場時,大概都以為會像賽馬般,看到一場緊張刺激的比拼,結果當然是大失預算,加上大部分人都沒有帶備收音機進場,收聽旁述,本身已經對馬術不知不解,在缺乏旁述的情況下,看著數十隻馬匹不停表演相似,甚至相同的動作,自然會覺得悶了。

馬術比賽其實主要分為三個環節,分別是盛裝舞步、場地障礙賽和三項賽,其中又分個人賽和團體賽,而三項賽除盛裝舞步和場地障礙賽外,還包括越野賽。盛裝舞步又稱馬匹芭蕾,由馬匹表演一系列優雅的動作,最考騎師和馬匹的默契;場地障礙賽的馬匹須在限時內,跨越十至十三個欄杆,參賽馬匹和騎師非得經過一番嚴格訓練不可;越野賽難度最高、最危險,馬師須策動馬匹跨越一系列天然或仿天然障礙。而在這三項比賽中,最講求的當然是人馬合一。馬術不單是京奧裡唯一一項男女同賽的比賽,也是唯一一項人與動物共同參與的比賽,當中人與馬的配合和發揮,可說是致勝關鍵。

賽馬和馬術的最明顯分別,是前者較重力量,後者較重技巧吧。賽馬的馬要有一股衝勁,懂得奮力向前衝;但馬術的馬則要有智慧和技巧,懂得與騎師溝通、合作,當中以溫血馬尤其著名,而且馬術中的每一匹馬,都可謂是貴族馬。

馬術本身其實就是一種貴族運動,起源於英國,盛行於歐洲,而這次奧馬也有多位皇室貴族參與,例如沙特阿拉伯王子AL SAUD H R H Prince Abdullah、阿聯酋選手Latifah Almaktoum等,而英國等地的皇室、貴族也紛紛到港觀戰。

我一位朋友的兒子,在英國開馬場,愛馬成痴,這次也專誠到港觀戰,他大讚香港術設施好,場地好,但看到賽場內空位處處,感到十分可惜。

其實北京會讓香港協辦馬術,是因為知道賽馬在香港已有數十年歷史,有一定的設施和人才。能夠協辦奧運,本是一件光榮和值得開心的事,可惜港府缺乏宣傳和教育,感覺就像得到了協辦奧運的大好機會,港府卻滿不在乎,但求任務完成便算了,忽略了辦好比賽的真諦。

明知道馬術在香港是一項幾乎無人知曉的運動,港府自七年前知悉要協辦馬術後,卻依然沒有大肆宣傳和教育,令馬術在七年前和七年後,在香港的普及程度幾乎沒有改變;港台作為香港官方電台,也同樣沒有主動協助宣揚馬術,令香港這個協辦城市,對自己的唯一主辦項目,處於一種可恥的無知程度,即使廣大市民有心投入奧運熱潮,也力不從心。

要欣賞和投入一項運動,有一定的背景認識非常重要,例如網球,如果不認識基本規則和一點點技巧,即使費達拿和拿度在大家臉前對壘,鬥得難分難解,大家可能也只會看到球來球往,甚至不知道這兩位球手就是當今球壇巨星,這正正就是香港的情況。

四年一度的國際體壇盛事,有機會協辦,卻沒有好好珍惜,真的是十分可惜,連電視也不轉播就在本土舉行的賽事,相信很多人對香港作為協辦城市,根本都沒多加留意。

所幸,京奧十分成功,香港奧馬的失色,暫未為這件中國人盛事留下太大污點,不過卻為香港人留下了一個極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