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七月十九日

通賬猛於虎,萬物騰貴,衣食住行支出短期內直線上升,市民叫苦連天,行政長官曾蔭權星期三宣佈十項針對基層市民和中產人士的紓困措施,向市民派糖高達一百一十億元。這一顆甜蜜的糖果,是真的解除民生困苦,還是為香港未來埋下另一顆苦果的種子呢?

其實坦白一點說,大家都知道這次派糖的起因,並非真的是為了紓解民困,減輕通賬為市民帶來的壓力,正確一點說,應該是減輕政府民望的壓力。月初有傳政府將仿效內地部分中央點名的省市,撥出五年政府收入的百分之一協助四川重建,數額估計高達一百八十億元,引起各界關注,其後政府正式提出申請撥款一百億元資助四川,隨即引來議員間極大迴響,四方八面的聲音其實都可以歸納為一個問題:既然香港庫房有錢,為甚麼不幫助香港市民呢?

一百億不是少數目,加上最近通賬真的為市民帶來不小的壓力,政府申請這筆巨額賑災款項,會引起議員和市民如此大的反彈,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即使通賬下,香港再苦,大家總算有瓦遮頭,或許未能天天錦衣玉食,但兩頓溫飽對大部分人來說,絕對不是問題,比較起四川災民活於帳篷中,痛失家園、至親,食水、食物都要倚賴緩助,想到這兒,想到大家都是血濃於水的同胞,相信大家都不會再質疑,為甚麼要幫助四川,而不幫助香港人。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反對撥款脤濟四川,只是一百億的數目始終不小,始終應該要弄清楚捐出的一百億元到底是做甚麼,不能用「賑災」二字便含混過去,要弄清楚每一個資助的項目,這點我也是同意的,確保所有資源用得其所,也是政府的責任。

而政府回應議員和市民疑慮的方式是,除了組團到四川外,便是派糖,而且一派便是一百一十億,比申請撥捐四川的款項,還正好多了那麼一點點。

當然,派糖不是壞事,能夠幫助基層市民,我覺得絕對是一件好事,不過問題是這次政府紓困措施的出發點和方法。

剛剛說過,這次紓困措施的起因,無疑是議員帶起的輿論,使政府的民望壓力進一步提升。曾蔭權和政府在壓力下,似乎有那麼一點倉促地推出了一百一十億元紓困措施。

事實上,曾蔭權和議員之間,這次可以說是民望的意氣之爭吧。今年九月舉行立法會選舉,議員借故大造文章,提升知名度和民望,激發選舉氣氛,是意料中事;令人想不到的,反而是曾蔭權和政府的過度反應。

回應市民要求,紓解民困是一件好事,但連同今年二月財政預算案中回饋市民的超過四百億元,短短大半年,政府已向市民派糖超過五百五十億元,資助比率已高於通賬水平,許多學者都擔心,曾蔭權和政府因著政治考慮,而遺忘了政府該有的專業理財原則,逼使香港經營赤字,未來面對的財務風險也更高。

而且這次倉促提出和通過的措施,在還沒見到紓困成效前,已帶出不少問題。外傭徵稅已經擾攘得沸沸揚揚,外傭和僱主霎時間都措手不及,進退失據,為了享受九月起免徵外傭稅的優惠,許多人都當上了無良僱主,提前解約等問題紛紛出現,外傭間更是人心惶惶。

而且這一系列措施,根本沒有解決許多根本問題。以書簿費津貼為例,政府為許多學童提供書簿費津貼,但事實上並無解決書簿費過高的根本問題。許多書商藉改版為由,稍加改動便大幅提升教科書價格,政府的津貼更是助長了書商濫加書價,某程度上更違反了政府不資助個別行業的原則。

更有效而長遠的辦法,應該是監控書商定價,而非資助市民捱貴書,結果表面上幫助市民,實際上是補貼了書商。而且包括書簿津貼,大部分紓困措施都是一次過的,根本未能長遠解決問題,反而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

通賬還會持續,日後是不是只要議員和市民施壓,政府民望急降,特首和一眾官員便要慌忙派糖呢?能夠幫助市民是一件好事,但是香港庫房還有多少個五百億可以派發呢?曾蔭權這次稍遭施壓,等不及施政報告便大開庫房,難免令人擔心政府是不是在一連串事件後,已經亂了陣腳。

最近曾特首在公眾前的形像確實不太討好,在立法會上黑起臉,在視察東北三省時的會議上打瞌睡,我也明白作為政府官員,難免會感到疲累,我在北京舉行兩會期間,由於議程繁重,加上場內有暖氣,有時也難免會感到昏昏欲睡,不過作為一個公僕,肩上負起了沉重的責任,便要有隨時面對公眾的覺悟,也要檢點自己,時刻做到最好。不過人當然會有疲累的時候,這時候放放假,休息一下,讓頭腦冷靜和清醒,也是不錯的方法。

當然,休息過後,市民還是不會放鬆對政府的要求,我們仍然期望一個長遠而全面的紓緩通賬壓力方案。壓力是想當然的,誰叫他是我們的特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