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三月二十三日

新劇開拍,近日可謂全情投入拍攝之中,也沒有再接其他工作,每天除了拍劇,便是吃飯、休息,唯一的娛樂應該是偶爾看看新聞吧。

說到近日舉世注目的新聞,莫過於台灣的總統選舉。互相攻訐的選舉擾攘多時,昨天總算是有所結果。眾望所歸,馬英九以壓倒性姿態擊敗謝長廷,甚至傳統綠營票倉台南、高雄等地,也紛紛倒戈投向藍營,馬蕭結果以近六成選票,二百多萬票之差,當選台灣新一屆的正副總統。

台灣的政治局勢一向可謂深不可測,八年前民進黨的陳水扁把當時貪腐的國民黨拉下台,結束台灣一黨獨大的局面,可惜民進黨上台八年,政風似乎並無改變,陳水扁一家的貪污案更是激起民憤。八年的兩黨鬥爭,八年的動盪糾纏,八年的經濟蕭條,積存了八年的民怨,急切的求變之心,似乎都反映了在這次選舉的成敗得失之上。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也是國民黨黨員,年輕時曾加入抗日戰爭行列,對馬英九寄望甚殷,一直希望可以看到兒子當上總統,悉心安排馬英九當上前總統蔣經國的英文秘書。早年馬英九經蔣經國、連戰等提攜,政途可謂平步青雲,可惜國民黨當時黑金風氣盛行,而馬英九向以清廉自居,當上法務部部長後更積極打擊貪腐,引起黨內不滿。最終,馬英九宣佈辭官,改執教鞭,不再從政。

一九九八年,陳水扁競逐連任台北市市長,國民黨內難覓人才與之抗衡,馬英九在父親等多人力勸下,代表國民黨競逐台北市市長,自此成為陳水扁,甚至民進黨在政壇上的一大剋星。到了昨天,馬英九終再擊敗民進黨,結束國民黨八年來的在野局面。

事實上,馬英九在大選前,民望一直高企,不過大家都不敢太快斷言馬英九便是新一屆的台灣總統,因為大家都在等著民進黨的「奧步」(陰招)。如果單看民望,如果選舉真的是光明的,民進黨大概早在四年前便下台了。四年前的總統大選,國親兩黨聯盟的連宋組合(連戰、宋楚瑜)民望一直領先民進黨的陳水扁、呂秀蓮,不過就在選舉前一天,兩顆奇怪的子彈,完全改寫了結果,陳水扁成功連任,連宋僅以二萬多票之距飲恨。

而且如果陳水扁的政府真的在乎民意,在第一家庭貪腐案爆出,一百萬人上街遊行倒扁時,便應該鞠躬下台。

民進黨一向標榜自己是真正的台灣人,大耍種族主義,這次選舉,同樣針對馬英九的美國綠卡問題大造文章,而特別費案,也為向以清廉自居的馬英九冒上污點,不過這一切問題馬英九和國民黨都一一化解了,而民進黨打的種族牌,似乎在這一次選舉上也未能大派用場。許多人都認為,這是因為台灣選民成熟了,不再容易受到「種族」、「統獨」等問題所煽動,邁向了成熟的選舉體制。

不過無疑,台灣人對自己的選舉仍然有著不減的熱情,許多選民專誠由外國乘飛機回台灣投票,以往對政治問題避之則吉的藝人也都紛紛公開表態,各自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造勢拉票。

選民的熱誠與成熟,都是成功選舉不可或缺的。香港日後也將會按照基本法,循序漸進邁向直選,或許屆時香港也須要向台灣借鏡。

選舉結果出來了,即將上任的馬英九,面對的問題除了經濟外,當然還有八年黨爭遺下的裂痕,如何安內撫外,自是一大挑戰,而兩岸問題亦是關鍵一環。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迎合國際大氣候,借助內地經濟崛起之機,打算先處理好兩岸三通,解決台灣經濟蕭條的問題。理念是好的,不過兩岸政局始終是一個重要問題。其實中央政府對與台灣對話一直持開放態度,國家總理溫家寶更強調可以與台灣無所不談,前提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

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不容否認的,不過如果兩岸能先從經濟交流開始,讓兩地人民互相溝通,先讓台灣人民瞭解祖國的發展,透過直接的溝通和接觸,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歧見,相信最終亦能使兩地達成共識,更貫徹地實踐一個中國的原則,早日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