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一月二十六日

昨天舉行了第十一屆港區人大選舉,作為1,234人選舉會議中的一員,我亦有幸參與這次選舉,投下重要的一票。

其實,港區人大代表是以廣東省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出現的。一九九七年十二月才舉行首次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可以說,港人對於港區人大的認識還不夠十年,港區人大代表的知名度和地位都不是很突出。

不過,隨著香港回歸祖國的時間加深,兩地關係亦日趨密切,漸漸香港人除了關注本身事務,關注本地的政治問題外,也開始尋求與中央溝通的橋樑,而港區人大代表正正扮演了這個角色。

我亦曾經出任第七、八屆人大代表,對人大工作別有一番體會。由於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的司法自有立法會監管,為免出現兩個權力核心,港區人大都只會從宏觀角度處理國內事務,所以港區人大未如其他地區人大般地位顯著,因此香港人對港區人大一直未有太深認識。港區人大一般會專注國內事務,當然也會反映香港市民的意見和訴求。

我深深明白人大的職責,可謂是任重而道遠,而我亦不敢輕視自己在一千多票中的一票。雖然不再出任人大,但我也希望能為香港與中央出一分力,好好行使手中的一票,為香港與內地作出最好的抉擇。

投票時,我首先會考慮第十屆港區人大過去的工作能力,看看當中是否有適合的連任人選,而新候選人方面,我會考慮他們的年齡、工作能力,而且盡量希望自不同行業中,選出年輕的一輩,為人大帶來活力,帶來更多不同的聲音。

港區人大選舉一直按基本法循序漸進進行,這次選舉當然也不例外,1,234選舉委員會面對來自不同背景、代表不同政見的候選人,可謂是一次百花齊放的選舉,總共有五十名合資格候選人競逐三十六個席位,泛民人士也積極派出代表參與這次選舉,例如馮檢基、涂謹申、麥海華等,充分顯示人大的重要性,也表示大家都逼切希望能向中央表達自己的聲音。

不過選舉結果當然有得有失,並非所有人都能取得選舉會議成員的信任,也沒有人能保證誰會當選,誰會落選,左派票王黃宜弘等這次也未能成功當選,足證選舉結果確實難以預料。

這次當選的新人當中,不乏年輕的專業人士,當中眼科醫生林順潮;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前香港證監會副主席、現任行政會議成員史美倫;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陳智思是比較受注目的生力軍,三人在社會不同界別上都各有一番成就,且看在第十一屆港區人大任五年任期間,他們能否妥善履行職責,令自己的政治生涯更上一層樓之餘,更重要的是確實達到了為港人服務的目標。

回歸轉眼已邁入第十一個年頭,國內與香港漸為一體,港人都希望中央能清楚聽到自己的意見,對港區人大的期望自然相當高,希望新一屆港區人大能不負眾望,確實向中央傳達大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