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一月十九日

這兩天香港八和會館又舉行一年一度的福利活動,向一眾會員分發福利金,提供免費身體檢查,大家聚首一堂,會館內人頭湧湧,場面好不熱鬧,不過這熱鬧風光的景象背後,卻埋藏著我的掛慮及香港八和會館的隱憂。

八和會館成立於滿清光緒年間,至今已有130餘年歷史。1953年,在廣東八和粵劇職業工會香港分會的基礎上,香港八和會館重新註冊成立,自此成為香港專業粵劇從業員的團體組織,下設七個屬會,分別為香港粤劇慎和堂有限公司(事務部)、香港粵劇演員會有限公司(演員組)、香港普福堂粤劇樂師會有限公司(音樂部)、香港戲劇舞台燈光佈景職工會有限公司(燈光佈景部)、香港粤劇合和堂有限公司(服裝道具部)、香港八和會館鑾輿堂有限公司(武打演員會)、香港八和粵劇學院(非牟利慈善機構),以行會的身份,為業界同僚謀求福祉。

成立55年來,香港八和會館經歷幾許興衰跌宕,看著社會與業界的高低起伏,眼見傳統粵劇藝術在香港日漸式微,我們一班香港八和會館理事都感到痛心疾首。粵劇表演場地問題自然是業界面對的一大難關,但這只是其一,香港八和會館和粵劇界事實上還存在著許多隱憂。經濟與人才,都是刻不容緩的嚴峻問題。

香港八和會館成立至今,一直致力維護業界同僚利益,為行內會員提供福利,早年會在歲晚派米,救濟窮困會員,後來為省卻會員搬運米的麻煩,則改為向會員派發每人200元的福利金(老人可額外獲發50元),近年更得袁漢醫生仗義提供免費身體檢查服務。200元聽來只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這筆福利金還得扣除每月5元(即一年60元)的會費,剩下的數目更是少之又少,不過大家細心一想,便會發現這樣子會員無疑是不用繳交會費,反而每年可得到福利金一筆。就這數目看來,會館表面上只是入不敷支,實際上卻是根本只有支出,沒有收入。

當然,會員入會的時候,還是須要繳交入會費的,不過也只是僅僅35元,外加3,000元福利費,便可以享受會館一切福利。另外,會館亦設有福壽金會,入會時只須繳交20元,以後遇有會員仙遊,每名會員須再捐助10元聊表心意,而會員過身後,即可獲發3,000元津貼,另亦會自福壽金撥出4,000元,以便會員籌辦後事。我上一次出任主席時,在位於大口環的東華義莊購入169個可供夫婦合葬的骨灰靈位,免費提供予往生會友。

我未敢說會館的福利盡善盡美,但確實已經不錯,而維持這筆福利,對會館確是一個不少的負擔,會館還有其他日常營運開支,經濟壓力自然不輕,那麼會館的收入來源有哪些呢?入會費、政府演出、擔任神功戲合約見證人、出租會館排練室等等,都是香港八和會館的收入來源,不過這些收入其實都相當有限,有些還是虧本經營。幸好會館一年一度的華光先師寶誕拍賣收入尚算不俗,不過長遠而言,單單倚靠拍賣維持收入,實非可行之法。

人才方面的問題亦同樣嚴峻。香港八和會館現有會員1,055人,其中65歲以上的佔363人,佔會員人數近三成,會員人口老化,生力軍卻寥寥無幾,青黃不接的問題日趨嚴重。而且由於粵劇藝術行業式微,除了音樂組的樂師在曲社仍有唱局可開外,許多老倌為求糊口,逼於無奈都紛紛轉行,技藝高深的粵劇人士,為生計轉任看更、司機、賣藥油。一門傳統藝術衰落至此,不免令人感到唏噓。

培育人才已成了粵劇界的燃眉之急,期望可以早日看到一批生力軍,為粵劇界及香港八和會館帶來一番新景象。環顧全球許多國家,日本、意大利、俄羅斯、法國,她們的傳統藝術仍然得以繼續發揚傳承,備受尊崇,反觀香港一門傳統粵劇藝術卻不但快苦無立足之地,還逐漸衰亡,實在令人慨嘆。

雖然問題嚴峻,但我仍然相信粵劇的價值,也衷心希望可以看到粵劇界的未來。香港八和會館定當盡力推動粵劇藝術,也希望社會各界會認同和支持粵劇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