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二月二十三日

有人說:香港這地方,人情比紙還要薄。這個星期,我對這番話的體會尤其深刻。絕不是說我認同這句話,剛剛相反,而是我的一番親身體驗,徹底推翻了這個說法。香港人並不冷血,我便親眼見證了熱心和熱血的一群香港人。

大眾傳播媒介深深滲入各家庭,影響我們舉止言行,以至思想文化。無可否認,在這個商業社會,大家都漸漸以為傳媒主要功能是娛樂大眾,而不再是傳播重要的訊息。但是,當許多人認為傳媒只會譁眾取寵,電視節目只為娛樂而設之時,其實,傳播媒介中不乏熱心助人,矢志為大眾服務的一群。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RoadShow合作,拍攝名為「關愛香港」的特備節目,挑選十個本地慈善團體或公共服務機構,協助它們宣揚本身的使命及工作,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節目。

而香港防癌會的「新里程、新希望」重建南朗醫院計劃,亦得到有關方面的認同,獲得向大眾宣揚和推廣工作的機會。

香港防癌會的南朗醫院進行擴展和重建,改建後的復康中心將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不過因為失去醫院管理局的資助,南朗醫院將變為自負盈虧,亟需社會各界的支持。作為香港防癌會的執委會委員,而且是傳播媒介的一分子,我對向社會宣揚訊息這個責任,自是義不容辭。

其實連同香港防癌會,這個節目總共挑選了十個公共服務機構,當節目於二零零七年三月開始在RoadShow全線流動平台放映後,便會有四百萬觀眾乘客能認識這些團體,從而更清楚了解本港社福機構的服務理念及對社會的貢獻。

這輯節目所挑選的十個團體,推行的計劃都是為社會各階層有需要的人而設,受助人士由長者(如香港老年學會的「香港安老院舍評審」計劃、寰宇希望的「長者康健在屋」計劃)、婦女(如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的「風雨蘭」)、小童(如屯門區婦女會的「非常課託」計劃)、病患及其家人(如善寧會的「當吾愛遠逝」服務、香港防癌會的「新里程、新希望」)、傷健人士(如香港復康聯盟的「共融社會無障礙」)、少數族裔(如香港融樂會有限公司的「升學有途──少數族裔基礎文憑課程」計劃)、無家者(如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助人自助成長」計劃),以及問題賭徒和他們的家人(如工業福音團契問題賭徒復康中心的「信望愛戒賭復康」計劃)。

其實香港熱心助人的團體絕不止節目所涵蓋的十個,願意協助他們發揚愛心,推廣公共服務工作的,也絕非只有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RoadShow,只是,單單看著這熱心的一群,誰還能說,香港人沒有人情味呢?

香港人,並不是只是冰冰冷冷,只會盲目苦幹的小蜜蜂,是的,香港人勤力,有衝勁,因為香港人不是冷血的,而是熱血的一群。

原本拍攝一輯慈善推廣節目,本身已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今次還有機會與浸會大學的學生合作,與一群入世未深,滿腔熱誠,充滿理想與抱負的年青朋友合作,令我另有一番體會,顯得這次的工作別具意義。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自一九九一年創立以來,開辦各類傳媒課程,涵蓋電影與電視、傳播研究及新聞,覆蓋文字、聲音,以至多媒體各種媒介,致力培育未來的傳媒精英。

傳理學院理論與實踐並重,設有實習課程,二、三年級的學生將會參與實質的拍攝和製作工作。這次的節目,已是連續第三年由浸會大學的同學負責製作,由故事構思,以至導演、拍攝、剪接,全由有關同學一手包辦,盡展所長。

年青人縱然經驗尚淺,但滿腔的熱誠,常常會成了奮發向前的原動力,而且一群年青人聚在一起,不是為了嬉笑玩樂,而是為了公益事業而努力,更屬難能可貴。

這不只是一群學生的習作,也不只是一個普通的電視節目,而是樂善好施的熱心人與充滿抱負的熱血青年共同努力製作的成果,絕對是值得留意的節目。

節目內的團體大多是推廣助人自助的精神,協助被忽略的弱勢社群。大家未必一定要有甚麼行動,可能付出多一份關注,送上一份溫暖,已給他們,給這熱心和熱血的一群,送上了一份最好的聖誕禮物。

在這兒,預祝各位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