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二月九日

香港話劇團自1977年建團起,曾製作出一幕又一幕動人佳作,其中不能忽視的,有《德齡與慈禧》。此劇於1998年首演時傾倒劇壇,囊括了五項香港舞台劇大獎;2001年重演,亦好評如潮。來到2006年末,話劇團決定二度重演《德齡與慈禧》,好讓廣大觀眾能夠重溫此戲寶。

《德齡與慈禧》的背景設於19世紀末,當中講述青春西化的德齡郡主與慈禧太后之間一段可笑又可悲的故事,此外,劇中的主要角色還有光緒與九門提督榮祿。該劇以國粵雙語演繹,兩者中飾演慈禧、德齡與光緒的演員有別,但由於我對盧燕的演技甚為欣賞,因此我選擇了觀看國語版本的《德齡與慈禧》。

演繹慈禧的國際著名華裔影星盧燕,在北京長大,寄住在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家。47年移居美國,入讀夏威夷大學,後在拍沙迪那戲劇院深造。59年參與荷李活影片拍攝,第一部電影為《山路》。70年憑《董夫人》奪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74年於《傾國傾城》中演繹慈禧,再奪最佳女主角殊榮。同年,所參演的《瀛台泣血》亦獲得亞洲電影節獎。另外,在奧斯卡也榮獲九個獎項,分別有《末代皇帝》、《德齡與慈禧》,皆是飾演慈禧太后一角。其後於88年起,任美國電影學院會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審執行委員會成員及奧斯卡華人資深委員。今年更獲亞美音樂演藝基金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其實,在數年前,我已在文化中心小劇場看過盧燕的演出,是四面台,演員的走位演繹跟往日的確實有些不同,甚有特色,而今次於大劇院公演,是一般的單正面台。在入場觀看前,對於已是八十高齡的盧燕,我是有一點的懷疑,節奏行動會否較昔日緩慢,說話時是否氣弱無力,現在我證實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她仍舊是敏捷如昔,字字鏗鏘,揮灑自如,個人的台風氣質,一踏台板,已不經意地流露出慈禧的神韻,盧燕可算是飾演慈禧的佼佼者。
除了盧燕,還有其他的演員也是值得一提,首先有由我推薦給話劇團參演《德齡與慈禧》的耿天元,他擅於中國戲曲,攻小生武生,戲路甚廣,京劇、昆劇、粵劇、湘劇皆精,亦曾擔任駐場導演及導師,於95年獲得山東省導演一等獎,後於96年再奪文化部第六屆文華導演獎及田漢導演獎,才華洋溢,今次在《德齡與慈禧》中飾演光緒皇帝一角。

另一位香港影壇國際級資深演員曾江,34年於香港出生,中學時入讀華仁書院,60年在美國柏克萊大學修讀建築系,回港後任則師三年,其後加入影圈,演出逾百部粵語電影,電視劇工作,於荷李活亦成功闖出了一番事業,曾參演《安娜與國王》、《藝伎回憶錄》等電影,其演技被受國際推崇,是次在《德齡與慈禧》中,同時飾演國粵語版的九門提督榮祿,極具挑戰性。
其次,在《德齡與慈禧》中,演繹德齡的焦媛也是香港話劇界的活躍份子,是香港演藝學院戲劇系藝術「榮譽學士」,曾演出舞台劇有《誘心人》、《蝴蝶春情》、《印象.蘇絲黃》等等,多年來醉心於話劇藝術。

在演員外,導演及編劇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沒,導演楊世彭博士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舞蹈系的榮休正教授,也是香港話劇團服務13年的榮休藝術總監。歷年來負責製作的中英文大型莎劇約40齣,並曾執導其中的14齣。他曾任美國戲劇協會理事及亞洲戲劇組主席,也是莎翁故鄉國際莎學會議永久會員。他是香港政府銅紫荊星章得主,香港演藝學院名譽院士,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名譽客座教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姚一葦劇場美學講座教授」,也曾擔任台灣國家劇院音樂廳總顧問有年。

而編劇何冀平,1989年移居香港,開始從事電影電視創作,筆名曉禾,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天下第一樓》被譽為當代現實主義劇作精品,贏得海內外觀眾盛讚,曾赴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曾參與的話劇有》、《煙雨紅船》、《明月何曾是兩鄉》、《還魂香》、《酸酸甜甜香港地》等等,其作品已收入《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全集》。

《德齡與慈禧》有別於以往的文藝劇作,摒除一般刻劃慈禧殘酷不仁的手法,透過慈禧與光緒母子之情、與九門提督榮祿之情,及與德齡忘年之交等,巧妙地展示慈禧鮮為人知的感性面,同時亦展現了光緒與皇后隆裕兩位悲劇人物的無奈,《德齡與慈禧》是一齣值得大家細味欣賞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