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十月十四日

在短短百多年內,香港由一個小小的漁港,發展成為現今的國際金融都市,高樓大廈林立,是一個傳奇的歷史,也可說是我們香港人的驕傲,不過,在鬧哄哄的石屎森林當中,大家還記得大自然的存在嗎?

在本月的十二及十三日,因為拍攝盞記燕窩廣告的關係,有機會把我帶到一處教我為之陌生的地方,這裡就是位於石澳的鶴咀。

鶴咀基於其特別的地理及生態價值,於1996年7月被指定為香港首個海岸保護區。鶴咀海岸保護區位於港島南區,在東面鶴咀山東南的一個沿海水域,面積約 20 公頃。東面從雙四門至南面狗脾洲東南角,西面從發射站至狗脾洲南端。鶴咀海岸保護區獨特的海底地形,深水的地區有一個色彩繽紛的非造礁性石珊瑚公園,孕育了多樣化的海洋生物;稀有的生物品種,例如有以跳代爬的蝸牛。另外,鶴咀半島有很多有海蝕地形,最著名的便是吹穴了,吹穴像是海蝕穴,但它的末端是通到地面,海浪大時,水花從洞口噴到地面,因此被稱為吹穴,而其他的海蝕地形有海蝕崖、海蝕隙、海蝕拱、海蝕柱等。

再者,香港第一座燈塔亦是置在鶴咀,名為鶴咀燈塔,於1875年4月16日正式啟用,是戰前燈塔,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五十三章),鶴咀燈塔在2006年3月3日列為歷史建築。但其興建過程,就要追索於1867年,當時的海軍測量員列特中校受命在進入香港港口的航道沿岸,選擇位置興建燈塔,他建議在橫瀾島及香港島以南一個小島,不過,由於當時兩者均超越香港水域範圍,故計劃無法落實。其後,根據港務長HG Thomestt於1873年3月的報告,鶴咀雖屬次選,但位於香港水域,而地理上又能扼守香港東西兩面入口,為進港的船隻導航,故此,鶴咀燈塔的興建工程隨即展開。後來基於橫瀾燈塔在1893年落成啟用,鶴咀燈塔從此失去其原有功能,至1896年停止運作。不久,又鑑於當時青洲燈塔的照明儀器只屬四級號燈,為提升照明裝置的性能,於1905年決定把鶴咀燈塔上已停用的一級號燈及其附屬設備遷往青洲,重新安裝使用。及至1975年,鶴咀燈塔改為自動化操作,燈塔的燈光再次亮起。

其次,除了天然環境和燈塔外,這裡還設有香港大學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是太古集團在1990年資助,於1996年成立。研究所提供實驗室及實地現場設施,致力在自然環境研究動植物生態,直接記錄環境改變對生物影響,進行全面的海洋生物及生態研究。而中心設施包括尖端之實驗室儀器、室內及室外水族館及博物館,當中有樽鼻豚、無鰭黑海豚、長鬚鯨等等的骸骨展覽。這裡更有紀念品選購,如T-Shirt、帽、雨傘等等,但最重要的有關書籍,只供參考,並未能在此購買,亦未能即日全閱,確實是有點可惜。

香港除了是購物天堂,其實還有很多值得留意的自然生態環境,相信政府是有必要多加宣傳。身為香港人的我,有這麼一處漂亮的地方也不知道,好像是有點慚愧,有些人窮盡一生的力氣,為了的就是一睹外國的風光山色,宏偉建築,其實最令人心醉的美景,不就是在我們附近,在我們的身邊。外國的月亮縱使是較圓較光,亦不及我們的家好,鳥語泉鳴,浪濤拍岸,我們也一樣擁有,也一直在等待我們去發現,希望大家多花一點時間細看這個家,珍惜隨手可得的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