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五月六日

事實上,高山劇場是全港租用率最低的一個劇院,上座率極低,如果我們要以廉價戲票來保留這些戲迷,又怎樣維持我們的生計及成本呢?其實不是每一個場地都適合演粵戲,粵劇是一門有複雜結構的表演藝術,先決條件是有一個理想的表演場地,包括適合的舞台、後台設計亦要寬闊,地點位置與交通要適中,因為凡是藝術演出都不離觀眾,是不言而喻的。新光戲院作為粵劇的演出場所,只剩下兩個多的寒暑,政府能否給予我們一個合適的場地來延續梨園子弟的粵劇表演生涯呢?難度有這樣的要求都算是過份嗎?在沒有固定戲院的情況下,一眾長者又會否懂得上網翻閱那所場地有那一場粵劇上演呢?

另外,在西九文娛計劃當中,粵劇界沒有行內的代表人,不過,相比之下話劇界就有詹瑞文、高志森、胡恩威、毛俊輝、榮念曾等六七人能夠列入委員會當中,究竟是否傳統的粵劇已經不被政府重視,其實有很多國家,她們的政府都有撥款及在各方面支持當地的傳統文化藝術,而在香港政府其下的七個表演藝術劇團,包括中樂團、話劇團、管弦樂團及舞蹈團等,都有撥款資助,但我們粵劇介從來都是自給自足,在本年三月十五日,阮兆輝、龍貫天、羅家英、高潤鴻與我一行五人曾到特首曾蔭權其下的官邸洽商,特首表示會支持戲曲及粵劇的傳統文化,更會積極幫助我們解決所面對的問題,但最後出來的結果卻強差人意,令人失望。

舉例來說: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也設有粵劇研究計劃,有專門的研究員去研究粵劇,而唐滌生先生所寫的劇本,被視為廣東文學創作,該校的民族音樂研究所裡也作為一門學問去研究。在名伶方面:白雪仙在一九九六年在演藝學院獲前港督頒發榮譽院士,及在九七年更獲得港大名譽文學博士;紅線女亦獲浸大頒授榮譽文學博士,而新馬師曾、芳艷芬、梁醒波、林家聲、阮兆輝等也獲受不同的崇高榮譽。所以,粵劇是一專業的藝術及學問,有廣泛的代表性,更是廣東地方文化瑰寶,其對社會及文化方面有莫大的貢獻,是屬於每一個香港人的,保存這種文化,我相信是每個香港人的責任,政府更應責無旁貸。

現在許仕仁的諮詢委員會對粵劇界有這樣的安排、見解和決定,是否要令粵劇這個傳統文化更加萎縮呢?所以希望各界清楚明白,為何今天的我要站出來,因為我痛心地不希望有一天,粵劇文化會在我們這一代被社會所淘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