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六月十三日
	
六月十三日,展開了我在中國廣東省一連十站的巡迴演出。這次演出是由香港福陛粵劇團、心美粵劇團、廣州紅荳粵劇團合作,廣州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為要促進穗港兩地的交流和合作。巡迴演出的首站,我們選在粵劇的發源地佛山。接著其餘九個巡迴站則選了江門、高明、順德、中山、肇慶、清遠、東莞、太平和廣州作為尾站。

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內地到香港演出的粵劇團有不少,但是外地的粵劇團到國內表演的次數真的是少之又少。當中牽涉到許多不同的因素,其中一個原因是票價的差異。中國內地近年來經濟起飛,人民的生活素質得以改善,但與香港的消費水平仍有一段的距離。由香港組班到內地表演的費用也不少,但票價又不能訂得太高,主辦單位面對的財政壓力可見一班。其次便是中國地方太大,要在不同區域籌辦文化活動,拿到關鍵性的批文,便要通過很多的有關部門。幸運地我們得到前廣州市長,現任廣州振興粵劇基金會顧問黎子流先生及他的員工李堅女士統籌一切事宜,才不致大費周章。與顧問黎子流先生相識於人大代表大會上,當時他是廣州市長。他是一個標準粵劇戲迷,在這十年間已經是第二次邀請香港福陛粵劇團到內地表演。

整個廣東省的巡迴演出主要公演兩套劇目,分別是「萬世流芳張玉喬」和「章臺柳」。香港的班底有我、羅家英、尤聲普和新劍郎,而佈景、音樂、下攔等則由廣州紅荳粵劇團負責。兩地粵劇團的風格大有不同,內地每個劇團都擁有自己的基本班底,導演及演員們都很整齊、武師們亦受過專業訓練、樂隊經驗豐富。加上有自己劇團的排練室,每天朝九晚五的排練,合作性自然較高。相比香港大多數的劇團都沒有自己的班底,全部下攔也是粵劇開鑼時才埋班時的情況很不同。但亦因此香港粵劇的優勢才得以保持。內地的演員因為排練得太多,表演很容易流於公式化,反之香港的演員風格比較靈活,每次也會擦起不同的火花,每每令觀眾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