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週記

20-3-2004

今天是台灣總統大選的重要日子,我想關心結果的,不只是台灣的民眾,還有中國大陸的同胞,以致我們香港的市民。連日來,大家都在高談闊論,究竟誰人、孰黨能夠當選呢?往後對兩岸所產生什麼影響和局面呢?這些都是大家的焦點所在。無巧不成話,談直選、論普選,亦是香港最近的城中熱話,不知道台灣這次選舉會否給我們另一方面的啟示呢?

台灣的首次總統選舉是在一九九六年舉行,從開始至今,可以說是衍生了一套屬於台灣本土的選舉文化。然而,這文化總是給人一種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感覺,什麼黑金政治、什麼政治獻金,不時帶出了一連串的負面消息。至於這次的負面消息,顯而易見就是指昨天那疑點重重、充滿戲劇性的「槍擊事件」,為什麼陳水扁和呂秀蓮沒有穿上防彈衣呢?為什麼選擇了奇美醫院而不是成大醫院呢?為什麼醫院早已準備就緒呢?為什麼……對於這次事件,實在有太多的問號浮於腦海了。再說,因為「槍擊事件」的發生,而啟動了國安機制,使數萬名軍人不得休假投票,剝奪了他們表達意願的權利。因此,不論真相是如何,已經足以為這次選舉蒙上了一大污點,不但影響了雙方陣營的選票情況,最終更成為了左右結果的關鍵。

舉凡臨近選舉日子,候選人的參選政綱總是我最關注的重點。可是我發現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兩組候選人的政綱好像成為了一種附屬品,並不是台灣人投票意向的重要考慮因素。我不敢說他們是盲目附從,但是政績、政綱確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一種承諾,代表了他們需要兌現的責任。宏觀這數年的日子,民進黨陳水扁領導的時刻,兩岸關係得不到改善,狀況更漸趨緊張;此外,台灣的民生、經濟情況,亦沒有明顯的增長。那麼,陳水扁給台灣民眾帶來了什麼呢?

結果已於晚上八時許公佈,最終綠營的「陳呂配」以三萬多票的差距,順利當選連任,而選舉中一共有三十三萬多的廢票,究竟為什麼呢?這樣的結果公平嗎?有沒有尊重法制呢?今天的結果將會帶來日後怎樣的影響,我想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罷。但這次台灣的總統大選,仍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不論是對我們所索求的選舉機制,還是我們需要的代表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