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譽為國際大都會,經濟金融中心,而香港人的熱心也是全球之冠,以南亞賑災籌款活動為例,短短兩星期,善款已達七億港元,人均所籌得的善款是世界之最。不過,香港的貧富懸殊情況,卻日益嚴重。我看一些資料統計,全港約有二十六萬貧窮兒童,每四個小朋友當中,便有一個是來自貧窮戶,而約有一百一十二萬是低收入人士,佔人口六份一,而且因為缺乏足夠支援,造成貧窮跨代問題,為了避免貧富懸殊距離擴大,引起更多社會問題,香港政府開始嚷著要扶貧了。
從電視片段,看到一家幾口擠在一個不足一百呎的地方,而小朋友做功課也只在牀上,有一些小朋友還要跟父母出外拾荒為生,甚至有些人要吃二手飯,這些情況,真是很難想像會在香港發生。
扶貧或滅貧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短時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當然政府要在社會政策上制定實際措施,扶助一班弱勢社群,不過不要像熱門話題一樣,一輪討論過後,便置諸不理,落實政策,行動為上。而我們其實也可以出一點點力,發起扶貧運動,好像每人捐款十元,集腋成球,幫助有需要的家庭,令他們得到基本生活所需,甚至乎可以發起收集文具、書簿、玩具的活動,贈予一班貧窮戶的小朋友,讓他們得到實質幫助外,亦可感受到社會人士對他們的關愛。尤其是小朋友,我們經常說兒童是社會未來的棟樑,所以要好好的栽培,無論富或貧,都應給他們機會發揮潛能。
有時我們關注外面世界情況之餘,亦要看看本土的需要。